三个新常态是指什么(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新常态下,中国地方政府在推进治理结构现代化转型和提高治理能力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存在着主体层面沟通意识和合作能力不强、环节层面地方政府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树立不力、过程层面社会心理干预和引导不力等问题。对在这里认为,本文首先要强化主体的合作意识,增强共治能力;第二,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高领导能力;第三,加强社会心理干预,提高咨询能力。
新常态下,中国地方政府在推进治理结构现代化转型和提高治理能力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存在着主体层面沟通意识和合作能力不强、环节层面地方政府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树立不力、过程层面社会心理干预和引导不力等问题。对在这里认为,本文首先要强化主体的合作意识,增强共治能力;第二,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高领导能力;第三,加强社会心理干预,提高咨询能力。关键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共同治理能力;领导能力;通灵能力
中地图分类号:D630.1文件识别码:a货号:1007-8207(2016)04-0008-05收货日期:2015-11-06
作者简介:何永珍(1966—),女,辽源, 吉林,人,中共辽源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理论。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不仅是公共事务的直接承担者,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行政、法治等方面的发展。还影响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对地方政府在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行政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公共权力资源,如何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角色的有效性,实现地方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协调与合作,是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多治少治”已成为21世纪推进和深化政治改革的主要特征。[1]经济和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与地方政府组织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为治理理念及其实践创造了路径和空间。[2]随着中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时期,发展方向的新变化要求在保持制度信心的同时,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全面发展的关系。随着“经济新常态”、“社会新常态”和“网络新常态”的出现,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新经济常态”带来的新挑战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视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保持正常的战略思维。一些学者认为,如果政府干预导致市场经济的规则、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固定的或不断演变的,那么进入的经济发展就会走向“新常态”。[3]“新经济常态”不仅意味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对,地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要求地方政府实现一系列新的变革。首先,地方政府已经从强调经济建设转变为强调社会发展。例如,在“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从10%以上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7%左右的高速增长,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应该逐步改变压力体制下的GDP冠军制的长期发展思路,不再以单一的GDP指标作为地方建设的标尺,而是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民生建设,将其职能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
其次,地方政府已经从严格的监管转变为严格的服务。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逐渐从投资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例如,在中,中央政府层面,逐步实施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业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并在全社会倡导了“大众创业创新”、“传统互联网领域”等新的政策政策。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在新一轮权力下放和中,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权限的行使,切实实现从经济社会控制向服务社会创新的转变。第三,地方政府已经从重要增长转变为重大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调整,已成为“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面对对,结构调整的严峻挑战,地方政府应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构建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新模式。
(2)“新社会常态”带来的新挑战:城市化发展、劳动力供求、收入分配变化、职业结构变化、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发展质量,这些构成了我国当前“新社会常态”的重要内容,[4]这也给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人民需求的多样性和地方政府的反应能力。在“新社会常态”下,人们需求的多样性越来越明显。对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环境建设、消费质量等领域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作为对人民需求的直接响应者,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风险。政府公信力、政府形象等内容已经成为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这些变化迫使地方政府更加关注公共权力的多维运行。二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构建。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增加带来了职业结构的变化,新的“中production class”的增长和发展使社会结构逐渐趋于金字塔形。经济需求的满足必然导致社会意识的觉醒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在新的社会结构下,占对社会比重的利益诉求表达成为地方政府必须关注的核心领域。因此,地方政府要时刻关注利益诉求的最新变化,不断拓宽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
第三,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制约着中国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以户籍制度为例,鉴于对,人口大量流动和公共服务需求均等化的客观现实,地方政府应逐步推行积分结算制度,加快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以适应“新社会常态”的发展要求。(3)“网络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中心统计,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5.5亿,[5]成为当今世界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结构和总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和自媒体势力的崛起,使得地方政府有必要加快治理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