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的必要性(我国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目标转向必要性的启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工程逐渐呈现出复杂性和广泛性的特点,项目参与者多样化,项目风险加大,项目影响深远。其中,工程伦理在美国的转向尤为明显。我国制定《政策》的初衷不仅是希望工科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目前,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起步晚于发达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重视对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人文教育的渗透。
作为工程伦理教育领域的后起之秀,我们应该将教育目标的构建转向宏观伦理。宏观伦理学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如国家工业化道路发展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我国转型期涉及的伦理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生态问题等。目前,作为工程大国的中国,和面临西方工程伦理宏观方向的转化,对,应该在我国工程教育中整合工程伦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需要和迫切任务,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在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上倾向于微观伦理教育。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教育目标的构建转向宏观伦理。宏观伦理学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作为工科学生,他们有能力也有责任了解工程对整个对社会的潜在影响以及对对,未来几代人的影响,并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工程专业进行评估。这一积极的目标转变也符合中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初衷和愿景定义。作为一名工程师,他不仅需要优秀的技术,还需要宏观思维能力,为国家的发展绘制更广阔的蓝图,真正造福人类社会。大规模工程概念的影响大规模工程的概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乔尔乔尔摩西斯,于1993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工程师和工程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这样的综合意识:包括在企业和组织背景下考虑顾客需求的愿望,以及在社会、政策,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任务。大规模工程的概念是检验全球系统中的工程。大工程概念的积极取向也符合工程伦理的宏观目标。正如乔尔莫西斯所说,在考察工程教育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原始专业技术的标准上,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大系统中,包括工程与文化、环境与道德、自然与社会,而这些种族在同一个系统结构中密切相关。因此,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应局限于个别方面的模块化提高,而应从整体性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学科的整合与创新,从更广阔的宏观视角审视和评价工程教育质量。大工程教育思想引领着美国工程教育思想,并渗透到美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大工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大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和工程伦理素养。伦理素质是大型工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型工程人才伦理素质的培养是宏观工程伦理目标的体现。站在全局的高度,他要求把伦理素质的培养内化为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对伦理知识的理解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