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对新加坡的影响(新加坡模式的经验及其对上海自贸区建设启示)
自由贸易区有两层含义:一是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如中国-东盟在2010年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另一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境内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在法律上属于“国内通关”地位,如上海自由贸易区。世界自由贸易区的类型按其设定的功能见表1。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有1200多个不同类型的自由贸易区。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是第一位的,它是国家开放战略的先锋。新加坡是税收最低的前10个国家之一。
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是第一位的,它是国家开放战略的先锋。以开放促改革。建立自由贸易区,必须在政府运作、服务模式、与国际通行的法律规范、制度规则等方面率先实践。为深化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和推动的新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出台红利新体制深化对;国有企业、投资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扩大开放领域,特别是服务业;促进双向开放,充分发挥营销、品牌和R&D的综合优势;促进开放的能源水平,如引进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其他职能机构的地区总部。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强的相关性,出口促进了经济增长(见图1)。同时,它也在生态、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当前国内外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外部需求疲软以及国际金融和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各种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背景下,中国不能长期依赖外贸出口支撑经济增长。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的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航运业、贸易和金融、会展和物流等产业的整合和发展。第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世界经济新增长、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是绿色、低碳、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要素配置和生产率分布的调整由许多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主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变化。
第四,对积极适应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格局。美国, 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投资、贸易和金融的全球治理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调整。《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和《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由贸易谈判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标准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更加强调对的权益保护、公平竞争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意味着对将符合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规则。通过对国际贸易新规则和标准试点,积累多边、双边和区域合作经验,有助于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相关谈判。学习新加坡模式
2012年,新加坡贸易总额为80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60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5.7%。进出新加坡港船舶总吨位达到22.5亿吨,比上年增长6.1%。首先是自由港。自由港不仅意味着没有进口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还包括其他配套设施的无障碍,如医疗、保险、银行、物流、仓储、货运代理、燃料销售等。英国人莱弗士,于1819年登陆新加坡,凭借其地理优势建立了一个货运码头,将新加坡变成了一个完全自由的港口,免除了进出口关税,允许外国商船自由进出港口。新加坡于1959年独立,然后开始工业化。为了保护自己的工业,新加坡变成了一个有限的自由港。然而,为了保持海港的活力,需缴纳关税的货物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其税率低于邻近港口的税率。例如,在1960年,新加坡只对对的烟草、酒精、汽油、肥皂和洗涤剂征税。甚至在1969年关税保护的高峰期,对19.9%的进口商品被征税。随着新加坡向发展出口产业的转变,1973年对逐步取消了部分商品的进口税。例如,20世纪80年代,对取消了232种进口消费品的关税。同时,简化了关税分类方法。例如,从1983年的5700种商品分类到今天的2600种商品分类。目前,新加坡,只对对车辆、石油产品、烟草和酒精征税,税率不到10%。从新加坡对,进口的应税和非应税货物需缴纳7%的消费税。在外汇管制方面,新加坡于1968年开始逐步放松,并于1978年6月1日取消了外汇管制。
第二,税收激励。作为世界上税负最低、税制最简单的国家之一,2008年,新加坡在全世界178个国家中纳税简单程度仅次于马尔代夫,位居第二。对进口产品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最高个人所得税税率和增值税税率分别为17%、20%和7%,而上海分别高达25%、45%和17%。举例来说,根据新加坡在2001年6月推出的全球贸易商计划,获对政府批准的“国际贸易商”在5至10年内,可享有税率为5%或10%的优惠企业所得税。新加坡分别签署了30项投资保证协议和50项避免双重征税协议,使选择在新加坡开展跨国业务的总部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新加坡是税收最低的前10个国家之一。公司平均每年只需办理5项税务,办理税务工作只需49小时。为了吸引航运企业集聚,新加坡还出台了许多政策,特别优惠政策,如船舶注册注册制度、国际航运企业优惠待遇、新加坡海运金融优惠待遇计划、航运物流企业计划审批、国际航运企业计划审批等。第三,高效的物流系统。港口网、贸易网、贸易网和码头运营系统构成了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信息平台。港口网络PortNet于1984年启动,将相关的卡车运输业与货主的集装箱中转站、航运公司或其代理、政府职能部门等联系起来。以便港口用户可以获得诸如集装箱实时跟踪、起重机布局、泊位指定、船舶空间预定、港口中的货物状态、船舶空间安排、船舶进出港口等信息。为了减少客户提交文件的等待时间,我们提供24小时服务。1986年,新加坡宣布了全国贸易网络发展计划,并大力发展电子数据交换系统。1989年建立的贸易网TradeNet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全面处理贸易单据的国家电子数据交换网络。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数据处理、结算和清关、国际贸易等的最佳渠道。TradeNet将新加坡,的税务、海关等35个政府部门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单一的企业窗口,集中体现了新加坡作为自由港、高效监管和贸易便利化的最佳国际竞争力。通过贸易网络,可以执行与再出口、出口和进口贸易有关的所有程序,如管制、许可证发放、检查、申报和申请,通过该系统后,企业和贸易商提交的文件数量从3-35份减少到1份,成本从6-12美元减少到2美元,通关人员从134人减少到1人,通关时间从2-7天缩短到不到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