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提出“互联网”行动,升级为国家战略,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总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与整个制造生命周期深度整合的过程
[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网络化制造”的新模式为制造企业提升组织敏捷性、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阐述了对“互联网”的内涵和思维特征。结合海尔集团“互联网”的探索与实践,从运营敏捷性、合作伙伴敏捷性和客户敏捷性三个维度分析了海尔基于“互联网”的探索与实践对对企业组织敏捷性的影响。同时,论文出版网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企业提升组织敏捷性的对战略,希望能为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关键词]“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组织敏捷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逐渐转移等等。目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互联网”等所有传统产业都成为可能,为传统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重要机遇。2015年,中国提出“互联网”行动,升级为国家战略,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颠覆传统价值创造方式、改变竞争结构、对对工业基地实施“创造性破坏”的利器(赵振,2015)[1]。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制造企业受到日益动态和复杂环境的冲击,其现有的竞争优势逐渐耗尽。他们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和挑战,甚至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如何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实现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组织敏捷性,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组织敏捷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对,“互联网”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期为传统制造业提升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一、“互联网”的内涵及思维特征(一)“互联网”的内涵近年来,“互联网”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其内涵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其中,柳洲(2015)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它促使经济和社会系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最好地接近帕累托[2];童友豪(2015)从产业角度来看,“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数字化所有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价值链,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3];赵振(2015)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解构现实产业价值链与重组互联网价值链“跨链”的共生现象[1]。虽然学者对的内涵颇有争议,但它体现了以下含义:第一,“互联网”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支持;第二,“互联网”强调一个“点”,即注重互联网与传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第三,“互联网”的作用是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的完善。总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与整个制造生命周期深度整合的过程
与传统工业化思维相比,“互联网”思维更具当代性、突破性和颠覆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互联网”实践的规范化,对企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敞开心扉。开放思维是指企业摒弃传统的封闭思维,试图通过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它鼓励传统企业打破界限,建立企业以合作、共享、共赢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的生态圈模式。开放思维强调“相互联系”。首先,注意企业内部的“互联”。企业是由人、机、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试图在组织运营的过程中整合、协调和优化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然而,传统企业存在许多问题,如部门封闭、条块分割、沟通障碍、信息孤岛,等。这使得很难发挥组织系统的协同作用。开放思维强调企业应打破内部封闭局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内部互联,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打破部门间沟通障碍,促进部门间信息和资源共享,减少或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增强相互合作的协同效应。第二,注重企业与外界的“互联互通”。“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基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用户组织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与外界沟通,突破传统界限,整合内外部能力、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共享,实现互利共赢。2.跨境思维。跨界思维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突破传统边界的思维方式。互联网的日益渗透逐渐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界限,甚至对的传统产业也颠覆或产生了一种“破坏性创新”来进行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