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一、农业发展阶段与物质环境资源 这一部分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农业发展阶段和物质资源基础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产业,农业经历了以刀耕火种和狩猎为特征的原始农业阶段、以小农经济和自给自足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阶段,并逐渐过渡到以高科技贡献率、商业化、集约化、工业化、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国际化、可持续性、工厂化和企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包括石油农业、生物农业、信息农业、物理农业、生态农业和其他农业形式。随着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经济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中
这一部分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农业发展阶段和物质资源基础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产业,农业经历了以刀耕火种和狩猎为特征的原始农业阶段、以小农经济和自给自足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阶段,并逐渐过渡到以高科技贡献率、商业化、集约化、工业化、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国际化、可持续性、工厂化和企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包括石油农业、生物农业、信息农业、物理农业、生态农业和其他农业形式。随着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经济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中国农业实践有了许多创新,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
然而,无论农业发展处于哪个阶段,无论农业表现为哪种形式,农业生产都是以物质资源和环境为基础的,不能再生、迁移或复制,即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草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它依靠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粮食、棉花、油、糖、杂粮、杂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依靠水资源生产各种水产品,依靠草原资源生产肉、蛋、奶,依靠林业资源为人类提供各种林产品。
一般来说,我们把农业生产区分为三个阶段:产前、产时和产后。为了保持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和塑料薄膜等投入物都是在出生前生产的。农产品生产出来后,必须满足对,市场的消费者,对的农产品应该先加工,然后在进入分销和销售
广义而言,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生产。但是如何科学地定义农业呢?我认为它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农业是一个通过种植动物和植物来生产食物和工业原料的行业;第二,农业是以自然环境资源为基础的产业;第三,农业是一个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产业。基于以上三点认识,提醒我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时,不能超越动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由于农业对对,人来说非常重要,农业是以物质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的,因此有必要将农业资源和环境以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实践。
(2)自然界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农业是人类参与的自然界的食物链,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它应该遵循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
能量流动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以“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营养水平逐步流动,并逐步减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即无机环境的光能转化为生物群落的化学能,然后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到无机环境中的过程。能量流沿着食物链递减,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物质循环是生物圈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对物质从无机环境向生物群落循环的过程,是物质循环从“无机-有机-无机”的过程。所有的物质都属于循环,但是不管循环,是什么样的物质,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应该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和分解者(微生物)。
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包括人,原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遵循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定律。只有农业是一个通过人的参与改变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数量和深度的过程。因此,不合理和非自然的生产活动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物种和资源的破坏,损害地球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平衡,进而对人类进行报复。
因此,农业生产不仅要注意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产品和产出本身,还要注意其发展和立足的物质基础。农业从一开始就是人类参与自然的食物链,是由人类培育的,但它的物质环境基础和自然规律不会改变。
二、中国,对农业的五个基本判断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对中国,对的农业做出了五个基本判断
(a)农业是中国最重、最落后的运输
中国的农业可以与图1(参考博鳌亚洲论坛)相比较,弱马代表农民的收入;两轮驱动的马车分别指庞大的农村人口和贫困的农业和农村资源;船上的儿童代表着尚待开发的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马车走在市场化的崎岖道路上,向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前进;司机是国家政府,而它的鞭子代表着国家农业政策;马车旁的九牛一毛代表着当前对农业和农业企业的投资。可以说,中国的农业作为一个整体就是这样一个现状,而且这幅画非常生动。
(二)中国农业没有近期担忧和长期担忧
这一部分分为两个方面。
1.别担心
首先,中国解决了最大的粮食安全问题,可以保证90%以上的主食自给自足。二是通过《基本农田保护法》的建立,遏制了耕地减少的趋势,保持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第三,通过提高食品价格、免税和增加补贴等措施增加了农民收入。第四,通过推进土地改革和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释放了中国农业经营的活力。第五,在农业技术研发方面,加大了对转基因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因此,从目前来看,总的来说,中国农业没有近忧。
2.有远见
从长远来看,有许多担忧。首先,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第二,支持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非常有限。第三,在农业生产国际化趋势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已有十年,自2010年以来,已成为粮食净进口国。第四,农村人口大规模转移过程中,土地利用和社会保障存在诸多问题。第五,全球变暖和各种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农业生产。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解释。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农业生产面临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粮食安全,即数量是否足够;第二是食品安全,即质量是否足够好。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中国农产品高度依赖对,大豆占85%,食用油占40%,棉花占20%,白糖占14.8%。玉米、小麦和大米是国家保证的三种主食。目前,他们主要依靠中国实现自给自足。然而,根据目前的趋势,进口也在逐年增加。因此,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除了对,日益依赖粮食供应外,我国种养业的大部分种源来自国外,而中国的品种产业化规模不足,市场竞争优势差,国家对种养业的依赖度不高
对对中国农产品需求的依赖逐年增加。然而,耕地和水资源短缺。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有的地方只有0.8亩。即使人均耕地如此之少,仍有许多耕地被污染破坏。
二是农业集约化程度低。中国的土地分散在2亿多农民手中,平均每户只有7亩。其中,东北地区平均家庭经营规模约为40亩,而华南地区仅为2亩左右,有些地区甚至更低,普遍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中国一直在探索土地改革。近两年大力推进的土地流转,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水资源短缺。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109位。在中国的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特别是北京,中国的农业用水量一直占全国经济用水量的60%以上。到2030年,即使新增供水量的一半用于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点粮食转移区的东北地区的农业用水仍将达到极限。到2050年,中国人民需要的水将超过国际公认的紧张线。根据中国工程学院的研究,从中国过去500年的旱涝变化和太阳活动来看,在2050年之前,中国将处于大规模干旱频率上升的时期,中国传统的错农牧带的边界线将向传统农业区整体推进150公里,这意味着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将直接减少,或者说需要更多的水资源来支持原有的农业生产。节水意味着粮食安全。(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