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因素(浅析我国农机市场发展以及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变迁)
人口膨胀和强劲的经济增长给中国农业部门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促进农业机械化,以提高粮食产量和生产力。中国近一半的土地已经机械化,但农产品的自给率只有80%左右,因此确保粮食安全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机械作为机械行业的一个子行业,近年来几乎没有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行业增长率显著。工业销售产值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农机购置补贴、劳动力减少和农民购买力提高是中国农机快速发展的三大驱动力。特别是,由于在城市工作的收益远远高于务农的经济收益,中国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农村存量劳动力正在减少。利用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业机械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现。另一方面,我国农机产品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除了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外,近十年来,中国农机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经过多年国内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发生了哪些变化?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简单而系统地梳理了对,近年来我国农机市场的基本情况,并利用指数和对,的贸易竞争力分析了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以期为政策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1中国农业机械市场现状及特点
1.1农业机械市场格局
在惠农的带动下,政策,农机市场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已能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14大类3000多种农业机械产品,成为世界农业装备的主要生产国。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
(1)区域市场结构
如今,农机工业已经成为代表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受到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重视和支持,全国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根据2012年各地区农机工业销售产值比重,山东省以21.5%的比重居中国第一,河南以18.7%的比重居第二,江苏以10.2%的比重居第三,浙江以5.6%的比重居第四。51%的规模以上企业聚集在上述四省,56%的工业销售产值已经完成。
(2)品牌结构
近十年来,政策,对,对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支持,刺激了对和中国国内外农机制造企业产业布局的加快。农机市场仍处于农机推广的初级阶段,品牌多,市场份额分散。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对精细农业机械需求的增加,客观上,对生产企业对R&D和制造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份额逐渐聚集到优势品牌、质量和技术产品上,受到资金、技术和销售门槛的制约,行业内大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开始显现。约翰迪尔, 荷兰, 凯斯纽, 恒达, 马,等国际知名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进入抢滩中国市场,外资企业在行业中的比重有所上升
近年来,农机行业一直是资本投资的热点领域,但资本投资的重点更多的是提高生产能力,而不是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选材和制造行业上还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受农村经济水平和环境的限制,小型、中型和低端的田间作业机械多年来一直是主要的支柱。大规模生产产品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成套机械,如小型马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及农用水泵和各种机械零部件;但是,大型机械、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果林机械等精细农业机械产品供不应求。
1.2农业机械市场特征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是结构失衡。从作物机械化领域来看,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高于经济作物;从作物种植面积来看,北方平原的机械化水平高于南方丘陵地区;从农业发展过程来看,机械化耕地的机械化水平高于机械化种植和收获。中国不同地区的农艺、种植习惯和耕地存在明显差异,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冬小麦区是农业机械产品的传统销售区,已成为拖拉机、配套农业机械和收获机械的主要市场。黑龙江和新疆,耕地面积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代表了我国大型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长江,南部地区地形复杂,主要是耕地面积小,农业机械化水平正在缓慢提高。与其他机械设备不同的是,在中国,农业机械的销售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市场行为,农民和经销商们都在等着看政策每年推出的补贴。当补贴政策出台得早,市场就会启动得早,反之,就会滞后。在这种政府补贴政策主导采购行为的市场模式下,农机生产企业很难根据去年的销售情况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农业机械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来说,3月和4月是农机销售的第一个高峰期,秋收和冬小麦播种将在7月迎来第二个销售高潮。
2对农机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2.1中国农机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分析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可以看出指数近四年的贸易竞争力。自2010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产品在指数和指数,的贸易竞争力一直为正,表明中国在此期间是农业机械贸易的净出口国。2010年,指数,指数的贸易竞争力仅为0.08,表明中国农机产品进出口明显交叉。此时,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仅接近平均水平,还没有太多的优势。进入, 2011年后,中国农业机械产品指数总成本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2011年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2012年同比增长0.13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9月,指数,指数的贸易竞争力达到0.29。指数和指数日益增强的贸易竞争力表明,中国农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同时,指数尚未超过0.3,表明中国农机产品出口竞争力仅次于对,成为农机贸易强国还有一定距离。(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