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标准是什么(生态文明视域下生产力标准新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产力标准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从技术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维度讨论生产力标准,而对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明显不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将其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是生产力标准自我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时代需要的必然。
一,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产力标准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形式,是对,否定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良性互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进步状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立足于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成本过高的严峻现实,着眼于破解日益突出的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积极应对对当前和长远不可持续发展的复杂局面。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把握和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为目标,以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基础,确立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这个角度看,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词都指向“生态”,旨在尊重、适应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发展生产力。“传统标准只考虑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最多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而没有考虑生态效益。这种生产力标准是环境和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来源,具有重大的不可持续性。”显然,技术维度(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经济维度(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经济效益等)。)和社会维度(劳动者的全面发展,社会化程度,社会效益)的传统生产力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生产力标准的内涵应该与时俱进,探索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遇到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瓶颈制约。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2011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404.3万吨,比上年增长5.73%;全国地表水轻度污染;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7.2%;工业和城市污染已转移到农村地区,大量污染物从农村和农业地区排放,农村地区环境状况严峻;突出表现是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染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渤海,沿海平原海水入侵和土壤盐碱化严重,黄海,东海和南海部分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碱化加剧,据相关统计,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9.5%,总能耗占世界总能耗的19.5%。其中,一次性能源消耗达到32.5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耗强度是美国的3倍,是日本的5倍。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等8个行业单位产品平均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面对对,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仅靠技术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难以维持生产力发展的评价标准,应重视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研究,摒弃强调经济增长、忽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畸形发展理念,以生态标准规范经济发展,优化土地空间发展格局。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重视对,生态系统损失的恢复、补偿和维护,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价值,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突出矛盾的路径选择。
第二,马克思语境中的生产力范畴是生产力标准的逻辑起点
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和社会制度进步的尺度。要考察生产力的标准,首先必须考察厘清,生产力范畴的本质和内涵,即什么样的生产力可以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检验标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生产力当然总是有用的具体劳动的生产力。”生产力,即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图像以产生使用价值的能力。马克思从劳动和一般劳动过程出发,把劳动生产率视为生产力的本质形式,并规定了生产力的本质特征。马克思用“新陈代谢”(物质变换)的生态学概念来描述劳动及其过程,这使得生产力概念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内涵。他指出:“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引起、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双向物质变换活动,这意味着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物质变换的规律:一方面,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他们通过消费自然资源来养活自己;另一方面,作为生态系统的支持者,它通过向自然环境排放生产和生活废物来支持自然环境,从而将社会经济过程纳入自然生态过程。因此,人类社会的劳动过程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转化和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转化相互融合的生态经济过程。这表明,马克思所确认的生产力不是简单追求“人类对自然控制、支配和占有”的一维征服生产力,而是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共同进化的二维和谐生产力。因此,马克思语境中的生产力概念包含生态维度。正如一些学者所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实质上包含了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的生态平衡的精神。”(节选)
上一篇:探索妈妈的桃花源(妈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