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院校有哪些(国防院校学生淘汰分流范文研究)
国防院校像军队一样非常注重适者生存。在当前形势下,继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搭建全程评估与教育平台,创新人才管理与培养机制,认真实施地方、院校、部队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防类专业院校最重要的需求。人才评价机制是这一整体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完善军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管理手段,必须始终与当前军校改革的基本方向相一致。
我军院校改革已经指明了方向,这就全面要求当前军校深化体制改革,在2018年前完成分阶段深化改革的目标。军事院校人才培养应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全方位统一理论教育、实战训练、技能训练和职业教育的新型军事院校培养体系,实行中央军委,多层次、多类型、多军种的领导体制,分级、经典地管理培养体系,调整学院布局和专业分工。
因此,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传统取向可以概括为“需求方”取向,即军队需要任何一种人才,高校都会培养出符合对要求的学生;时代变迁赋予的新的人才培养取向可以概括为“供给——需求方”取向,即坚持军队的需求取向,严格把握人才培养标准, 充分尊重学员的个体差异,为学员提供足够的资源和环境,鼓励学员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成才方式,同时在未来毕业时主动选择合适的岗位,初步形成“双选择”模式。 但是,调查发现,军校的管理评价机制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运作模式,并没有体现出变化,具体如下:
注重结果分析,轻视过程监督。纵观目前军校各种管理评价机制的规定,不难发现,对,在评价结果的识别和评价效果的发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空间,但在评价过程中却没有太多的信息反馈机制和运行监督机制。据调查,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一般在每个学年开始时都会向学生管理单位部署与教学管理评价相关的任务和要求,学生管理干部往往会在简单的动员后将相关内容传达给全体学生。可以说,学生们得到的详细讲解和具体指导及帮助是非常有限的。学年结束时,教学管理部组织实施对学生的评估和评价,并进行各方面的数据收集、分析、鉴定和宣传。学生在一个学年的评估周期内无法收到即时的评估信息,因此他们无法跟踪自己在评估周期内的表现,也无法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
注重淘汰和分流,轻视激励和帮助。近年来,淘汰制在高校管理中得到大胆应用,并在短时间内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掀起了一股“新风”。军校也紧跟普通高校的步伐,掀起了一股“淘汰热”,因此各种管理评价机制都建立了不同的淘汰和分流机制。军校希望通过严格的淘汰机制和强有力的管理手段来提高学员的素质。然而,从受训者的角度来看,过度严格的淘汰机制会增加受训者的心理压力。当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受训者并没有通过加倍努力来激发他们的主观热情和提高自身素质。相反,他们通过寻找
只有从思想认识上确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可塑的人才”的“精英教育”理念,才能认识到管理评价机制不仅能促进后进生的不断进步,还能鼓励普通学生追求卓越,最大限度地帮助所有学生走上成长之路。此外,为保证“供方”机制的良好运行,军校需要继续加大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并通过外部因素的激励来提高学生的主观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