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基于这一要求,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环保教育,并将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努力用最少的实验药物获得最好的实验结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在中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由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与环境教育有许多契合点,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直接联系性,化学教师应该在没有专门环境教育课程的情况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基于这一要求,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环保教育,并将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起来。1.结合教材的渗透点开展环保教育。新课程改革后,中学化学教材中与环保知识相关的内容增加了很多。如何将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是及时而恰当的。例如,《化学必修1》(人民教育版)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环境教育的渗透点有: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以及空气污染的原因分析;对, SO2空气污染空气中SO2的来源及相关工业废气的脱硫处理;想象去除工业废气中SO2的方法,比较其优缺点,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测定该地区雨水的酸碱度,分析该地区酸雨的成因,并提出减少酸雨危害的建议;在互联网上查询中国酸雨的分布、影响、危害及防治措施,了解中国酸雨的现状;设计实验使NO2尽可能被水吸收;如何使用氮氧化物制造有用的化学产品;讨论如何根据对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利用情况及空气污染情况来评价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对该地区的一些大型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及处理措施。第二,环境教育与化学实验相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里必须做的化学实验有一半以上是有毒的,但是大多数学校没有相应的废水处理设备。因此,教师(或教师和学生一起)应该从技术、方法、仪器等方面重新设计对的一些实验。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努力用最少的实验药物获得最好的实验结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例如,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就是在微型化条件下对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和探索,以尽可能少的药物获得尽可能多和最有效的化学信息。这是对常规化学实验的一个创新性变革,以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为例;第二部分,在教科书中,浓度对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三氯化铁溶液和KSCN溶液的色度来解释。这是一个典型的试管实验,而且这个现象也很明显。在实际操作中,笔者选择了九孔滴盘代替试管,这不仅有利于现象的对比,而且大大减少了试剂的用量,无意识地让学生意识到环保就在身边,培养学生“从我做起”;环境意识,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三.课外活动中的环保教育
当然,化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许多热门话题都可以成为新闻追踪的焦点。化学教师应该能够及时收集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新闻热点,并通过一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讨论。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专栏、展览、专题广播、绿色化学知识竞赛等方式扩大环境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法规和政策,的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情况,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和违法行为。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周边地区的化学工业结构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电池厂,调查周边水环境和空气质量等。让学生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的原因和对的对策。这样,在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应该能够引导学生确立合理的课题,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查研究。例如,组织学生测量和比较对;雨水、河水、工厂废水和民用废水的酸碱度。收集数据以了解空气质量是如何评估的,空气污染指数值和空气质量水平的对之间的关系,以及什么是总悬浮颗粒物。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站在环保的第一线,应用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亲自参与环保活动,真正体会到环保任务的艰巨性,有利于学生将被动的环保意识培养转化为自觉的环保意识培养。综上所述,环境教育从每个人做起,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只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我们才能创造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