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谱好“四部曲”,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所有智力劳动都取决于兴趣."(皮亚杰)可见的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前提。如果你教《钟表的初步认识》,老师可以创造这样一个场景:播放一个电视节目,卡通《大闹天宫》将在下午2点播放,亮亮非常想看。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时钟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得出结论,“现在接近7点了”,“刚过7点”可以说是“大约7点了”。
"所有智力劳动都取决于兴趣."(皮亚杰)可见的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前提。低年级的学生更注重直觉思维。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运用教材,贴近生活,创设有利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思维的发展。如果你教《钟表的初步认识》,老师可以创造这样一个场景:播放一个电视节目,卡通《大闹天宫》将在下午2点播放,亮亮非常想看。给我看看三个时钟:1: 55,2: 00和2: 03。老师:如果你是亮亮,你会选择什么时候打开电视?你能给出原因吗?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时钟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得出结论,“现在接近7点了”,“刚过7点”可以说是“大约7点了”。这里的老师既没有“讲”,也没有指导,学生们能够自觉地观察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意识到“大约7点”离7点很近,学生们处于“我想学”的积极心理状态,知识是在体验的过程中悄悄获得的。
第二,直觉运算——调动数学思维“手和大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手发展大脑,使它更明智。大脑发展了手,把它变成了思考的工具和镜子。”(苏霍姆林斯基)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直觉操作。直观运算是获取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应用题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第一行放10个圆,然后在第二行放6个正方形。提问:我们如何快速看到更多的圆和更少的正方形?总结学生的操作:从左边开始旋转,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旋转圆圈和正方形。对老师问:“哪一行有更多的行?让我们看看第一排圆圈的哪一部分和正方形一样多。请在同一张桌子上互相指指点点,看看是指对还是对,然后画出比正方形更多的圆圈部分。”然后问:“有多少就有多少?圆比正方形多多少?”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圆比正方形多,圆可以看作是哪两个部分?学生们很快就得出结论,一个圆的一部分和一个正方形有一样多的部分,而另一部分比一个正方形有更多的部分,从而认识到更多的数字可以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铺平了道路。手是大脑的老师。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调动他们各种感官的参与,提高教学效果,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第三,语言训练——促进数学思维
"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语言的。"(爱因斯坦)初中生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数学语言,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指导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操作过程,描述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只有把动手操作、用心理解、用嘴表达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直觉感知和有效转化,的智力活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数学思维。例如,教“7 8=?”那时,学生可以通过直观地布置学习工具来知道总数是多少。这时,老师问:“你觉得怎么样?”哪个孩子走到前面,边走边告诉别人?”以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用“编十法”来谈论数学:因为7加3可以编10,8分为3加5,7加3得10,10加5得15;因为8和2可以组成10,7可以分为2和5,8和2组成10,10和5组成15;(3)使用以下数字或绘图方法计算总数。通过这种数学训练,学生不仅巩固了数的构成,而且掌握了“十法”。值得注意的是,对低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语言训练时,应做到先思考后做,由形象走向抽象,从而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4.开放和创造——促进数学思维的开放课堂是对《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出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倡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意识,促进学生更深入、全面地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改善思维空间。
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加法》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诸如()()=15的发散练习,然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得到规则,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性;教完表内乘法后,补充练习:()3=()()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寻找乘法公式;在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编写自己的实际问题,或者看公式或看数字来编写问题或补充条件。这种多解或多变问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路,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好的数学知识可以暂时掌握;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管理一辈子。”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调动一切有利条件。在生活情境中,学生直观的操作和开放的创造性实践,我们应该开展数学语言训练,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萌芽和生根,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