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马克思基于劳动二重性,在抛弃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嘉图始终坚持劳动价值论,他说:“我的价值尺度就是劳动量。”这里提到的最不利条件指的是人们必须以所需的产量进行生产的最不利条件。他是“以工作时间决定价值的学校领导”。
论文:劳动二重性理论最早是由马克思发现并论证的。马克思基于劳动二重性,在抛弃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一切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支点,也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从1蒲式耳谷物=1盎司白银的公式中发现了商品价值是用同等劳动来衡量的规律,并指出商品价值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他说:“如果新的和更丰富的银矿被发现,它很容易得到2盎司的银,因为它曾经得到1盎司的银。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目前的谷物价格是每蒲式耳10先令,与之前每蒲式耳5先令的价格一样低。但他也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因素。虽然“配第已经意识到他的发现的重要性及其在具体应用中的困难。因此,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的,他还尝试了另一种方法,即“我们必须找出土地和劳动之间的自然等价关系,以便价值可以自由地在其中一种或另一种中表达,或者更好地在两种中表达。”因此,配第认为“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平均食物,而不是一天的劳动,是衡量价值的共同标准”,所以配第在价值讨论中迷失了方向。根本原因是配第混淆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他认为生产金银的劳动是直接生产交换价值,其他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
为了回答“交换价值的真正衡量标准是什么,换句话说,所有商品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从分工出发,他认为“一个人的贫富取决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享受生活的必需品、便利品或娱乐产品。”然而,由于分工已经完全确立,每个人需要的商品只有很小一部分必须给予自己的劳动,而最大的一部分必须给予他人。因此,他是富有还是贫穷取决于他能控制多少劳动力,换句话说,他能购买多少劳动力。一个人拥有某种商品,但不愿意自己消费,而是愿意把它们换成别人的。对对,来说,商品的价值等于他可以购买或控制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所有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衡量标准。但在解释劳动价值论时,他提出了两个矛盾的价值规律任何物品的真正价格,也就是实际获得它的价格,是获得它的艰辛和麻烦。”“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之前的早期野蛮社会中,获得各种物品所需的劳动比例似乎是交换各种物品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社会情况下,一切劳动产品都属于工人自己。在“进步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实际价格”不再仅仅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构成,而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真正价值是通过每个人可以购买或控制的劳动力数量来衡量的。劳动不仅衡量分解为劳动的那部分价格的价值,而且也衡量分解为租金和利润的那部分价格的价值。“不管是什么社会,这三者或多或少已经成为大多数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工资、利润和地租是所有收入和所有可交换价值的三个基本来源。这就建立了另一种价值调节尺度,脱离了劳动价值论,得出了错的错误结论。虽然斯密试图依靠劳动的两面性作为他的方法论,但他描述了经济过程的外在形式,反映了具体劳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接近于用抽象劳动的观点来考察经济过程的内部关系,但失败了。关键在于他不能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能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不能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之间的对对应关系。马克思指出,“自己后来抛弃了自己的理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根源,只想去他的科学的起点去寻找”。
李嘉图始终坚持劳动价值论,他说:“我的价值尺度就是劳动量。”“花在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真实价值的衡量标准。交换价值受实际价值的调节,因此它受劳动消耗量的调节。有人指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的劳动。”所有商品,无论是工业制成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都规定它们的交换价值永远不会是在拥有特殊生产设施的人所特有的极其有利的条件下生产时所能感受到的最低限度的劳动量,而是那些不享受这种便利的人必须投入生产的大量劳动量;也就是说,那些想在最不利的条件下继续生产的人必须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这里提到的最不利条件指的是人们必须以所需的产量进行生产的最不利条件。他是“以工作时间决定价值的学校领导”。然而,李嘉图价值理论也存在缺陷和矛盾。“第一个困难是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符合价值规律。第二个困难是等量的资本,不管它们的有机组成如何,都提供了相等的利润,或者说一般的利润率。事实上,这是一个未被认识到的问题:转化的成本价是多少?这主要是因为李嘉图从来没有研究过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本质,忽视了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