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马克思的新哲学观——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始)
这是理解马克思新哲学的关键,而对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费尔巴哈“只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实的人类活动”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的错误,因为把表示脑力劳动的理论思维活动和人类的体力劳动分开显然是脱离实际的。
论文:无论是理智地、直观地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还是遵循马克思从人们的物质实践中解释思想的基本原理,进而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新哲学。这是理解马克思新哲学的关键,而对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就要“始终站在现实和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思想上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上解释思想。”从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实出发,人的社会物质实践和人的观念之间有两种关系。一是认知层面,即人们把人们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看作是对社会生活及其变化和发展所形成的认识对形象的观念和看法,即对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其次,通过现实中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结果,我们追问支配这些活动和结果的价值实践概念。在这两种关于实践的观念中,前者是客观决定主观,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认知)意识,而后者是社会(价值)意识改造自然和社会。二者之间的现实关系从根本上说是前者决定后者,而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相互因果的辩证关系。因为正确的认识是构建正确的价值实践观的基础,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实践观是切实正确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前提。反之亦然。因此,基于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基本原则,认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及其现实意义,成为彻底摆脱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束缚的唯一选择。
马克思新哲学的起点
正如恩格斯在1888年《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谈到这个《提纲》时说的那样,“这些笔记作为包含新世界观萌芽天才的第一批文件是非常有价值的。”其中,“新世界观萌芽天才的第一份文件”是理解马克思新哲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提纲》包含了11个新思想,已经展示了马克思新哲学的轮廓和发展线索。
在《提纲》的第一篇文章中,马克思明确指出:的主要缺点“所有以前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都是:对的东西,现实和感性只从对象或直观的形式来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类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而不是从主观方面来理解。因此,结果实际上是这样的。与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发展了一个动态的方面,但它只发展了抽象的方面,因为唯心主义肯定不知道真正的现实和情感活动本身。”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也是从现实中认识世界的,“唯一”的缺陷在于只从对象的角度直观地理解事物和感性,而直观的结果是以现象的、片断的、孤立的、静止的和不相连的方式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和个人。这种理解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形而上学甚至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事物、情感和现实不是真实的具体现实,而只是抽象的现实。虽然这个现实也与人有关,但它只与一个孤独、抽象的个体有关。此外,感性现实被人为地分为抽象的自然和抽象的社会,而不是把现实世界看作是由人类社会和相应的自然环境组成的。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领域,理想主义自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领域。其根源在于没有看到,当社会被理解和把握为理解对,的形象时,社会和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类的意志,就像自然一样。马克思说:“唯心主义发展了一个动态的方面,但它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这表明,在马克思哲学之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抽象地发展了自己的哲学理论,唯心主义往往略胜一筹,但“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现实和情感活动本身。”
这涉及到什么是“现实”和什么是“真实的现实”的哲学出发点,即什么样的问题是哲学所关心的现实。根据对马克思和对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片面分析和批判,马克思哲学把《我》中的现实看作是由社会人的各种实践活动、社会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各种自然事物的规律性活动以及这两种活动相互作用所呈现的现实状态所组成的世界。承载着各种社会关系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活动,它不同于自然事物的活动,具有思想和目的。因此,社会人的实践活动是自觉的、动态的活动,与对在自然事物中的实践活动相比,具有明显的主体性和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和主观性是社会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物的活动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这一点被人为(社会)自然的出现所证实,即费尔巴哈“不理解‘革命’和‘实践批判’活动的意义。”真正属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思想性,即人的精神力量和体力的合力和外化构成了现实人在认知层面上的客观感性物质活动。费尔巴哈“只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实的人类活动”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的错误,因为把表示脑力劳动的理论思维活动和人类的体力劳动分开显然是脱离实际的。理解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实践活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