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来,利率市场化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调整对存贷款利率和浮动区间,成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外,在公开市场操作。央行自2003年起暂停发行央票债券,并开始使用反向回购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来,利率市场化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主要体现在:逐步放开国内外货币存贷款利率;扩大银行贷款和存款的定价权:所有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和货币市场交易均按市场定价,对对价格没有限制;扩大商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周小川,2012)。然而,这些改革的进展与利率完全市场化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鉴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解决金融体制改革诸多难题的最大武器(陈晓彬,2012),中国近年来明显加快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调整对存贷款利率和浮动区间,成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调整后,存款利率被允许上调1.1倍,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飞跃”,而贷款利率被允许下调0.7倍,这主要是基于降低非对的利率,以减轻实体经济的融资负担。此外,在公开市场操作。央行自2003年起暂停发行央票债券,并开始使用反向回购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对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体现了改革的初衷,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货币市场利率导向能力。
在上述背景下,受利率完全市场化等预期因素的影响,中国银行业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亟待解决。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如上所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基本成熟,发展趋势基本确立,完全利率市场化前景看好。这样,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各种风险有可能迅速积累和上升,呈现出密切相关、相互融合、复杂错的混沌格局。本课题基于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盈利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的理论视角,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重点研究对利率风险,以期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对的不同风险
(一)基于理论视角的风险分析
1.不良贷款的增加导致信用风险的增加。卢盼盼(2012)等学者认为,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会上升,进而会推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并且利率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本文认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信用风险主要是通过以下传导机制或路径形成的。
首先,中小企业贷款的增加优化了客户结构,与此同时,潜在的信用风险也可能会积累和上升。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客户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对主要客户的议价能力弱于对,中小客户,尤其是小微企业,已成为银行争夺的关键资源。截至2012年9月末,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型企业贷款余额为7257亿元,占比48.3%,比年初下降9.5个百分点。同时,对微型企业贷款169亿元,比年初增加32亿元,增幅为23.7%,超过大型企业贷款增幅8个百分点。
利率市场化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客户结构调整是银行不可回避的问题。“压葫芦浮瓢”反映了“老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新矛盾的出现”这一简单的辩证真理。中小企业客户受资本实力、内部管理等因素制约,当前和未来经济不确定性较大,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仍然较弱。例如,江浙民营中小企业的老板跑了,资金链经常断裂。中小企业管理不善和经营不善已成为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主要诱因。虽然这些都不是趋势因素,但仍需密切关注。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增加可能导致信用风险的同时上升。
二是利率波动加剧的不利局面给一些现有经营困难的企业客户带来了严峻挑战,风险敞口不断积累。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许多银行客户面临着巨大的业务问题,效率低下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样,在对,的这部分企业中,利率市场化引起的利率波动,尤其是上升趋势,使情况变得更糟。经营负担和破产压力等双重因素共同作用,银行不良贷款有可能全面上升。
第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正在增加。利率上升是利率市场化后的主要表现之一。不可避免的是,高利率将抑制对稳定和低回报项目的投资,并使许多低风险借款人退出信贷市场。“坏钱赶走好钱”。那些积极寻求贷款的人是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者。因为缺乏信息,对说。在没有充分把握向申请,银行贷款的人的风险程度和道德品质的情况下,银行更倾向于向风险比对更大的申请银行贷款。同时,为了抵消较高的贷款成本,高风险贷款人的风险偏好再次上升,这产生了逆向激励效应,加剧了道德风险。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可能会累积,贷款质量也会下降。相关数据显示,智利金融机构贷款违约率从利率市场化前的2%上升到利率市场化后的9%以上(胡艳超,2012)。
2.基金的逐利性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和行业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对存款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一旦存款难收,以存款为主要负债来源的对,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将下降,流动性监管指标将受到负面影响,流动性风险可能上升。
此外,利率市场化将增加基金的盈利能力。资金提供者可能经常在银行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转移资金。一方面,上述问题将加剧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的错配置,推高流动性风险。截至2012年9月底。天津银行业活期存款占44.3%;中长期贷款占59.6%。“存短贷长”的特点依然突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与股票、债券市场、表外信托融资等其他融资渠道的竞争中,可能会丧失业务规模,这是金融脱媒的必然结果。由于各种融资渠道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同步,债券融资和新兴表外融资的利率定价空间明显大于银行贷款,可能存在“替代效应”。惠誉称,截至2010年11月底,银行信托贷款规模约为3万亿元,即表外信贷增加约2万亿元。同时,对应在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的约束下,放缓贷款增速,并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