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动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人就会变得机械。在对传统意义上被称为“经济人”的资本所有者或管理者确实是一种意识的洗礼。应该说,以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西方管理理论已经发展到今天,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在竞争中的成功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对美日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这被认为是企业文化和价值管理理论的开端。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对不同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对文化管理的哲学基础,分析了文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文化管理的三大原则,即利益协调原则、个性化原则和人性化原则。[关键词]文化管理逻辑起点管理原则一、管理的逻辑起点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管理有其起点,学术界把泰罗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学原理》作为现代管理的起点。但是作为一门科学,管理有一个逻辑起点可以遵循。逻辑将管理的所有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所谓逻辑起点就是思考的起点。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对对管理的理解是以效率为基础的。可以说,管理科学的最初研究是为了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泰勒提出了提高劳动效率要做的四件事:“科学划分劳动要素;员工选择、培训和发展;经常与员工沟通;管理人员和雇员应该有同等的工作范围和责任”。然而,一个人的效率毕竟是有限的。当劳动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人就会变得机械。然后管理科学家将注意力转向组织效率。提出专业化前提下的分散管理。因此,纵观西方现代管理的发展历史,效率是逻辑起点,追求效率的提高是逻辑主线。因为西方人崇尚理性和科学,他们把管理的核心归结为科学和战略,以及正确的做事方式。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行为的价值判断,即确定行为的对与错、第一与最后。这类似于现代企业管理强调文化管理的观点。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管理是核心维度,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维度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二,文化管理的哲学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标准体系。企业存在的意义、抱负、动力、追求和激情都源于这一价值体系。文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是组织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东西,价值观的形成必须有其独特的哲学基础。当代文化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人文哲学。人文主义作为欧洲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对封建神权统治、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人权和尊严的思想武器,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组织成员抗议资本关系和组织关系异化其主体地位、维护自身权利的武器。现代企业组织必须认识到,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理性地处理好与社会和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及组织与员工的关系。资本的性质必须受到限制和妥协。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人性观,以效率为出发点的管理理论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文化管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这与资本的价值相悖。在对传统意义上被称为“经济人”的资本所有者或管理者确实是一种意识的洗礼。应该说,以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西方管理理论已经发展到今天,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文化管理正好协调了企业资本和社会性的矛盾。第三,文化管理的主导作用。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在竞争中的成功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对美日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这被认为是企业文化和价值管理理论的开端。在这个c
美国企业管理虽然强调效率,强调科学,却忽视了人的精神力量。以文化因素为标志的日本管理模式比美法律契约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价值认同感,开发员工的潜能,形成企业与员工相互忠诚、更加紧密的“心理契约”。因此,企业管理的重心发生了文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