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应对思路)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价格,特别是新鲜农产品如水果和蔬菜的价格波动很大。从田地到居民餐桌,季节性和区域性现象,如生产者的“廉价出售”和消费者的“高价购买”经常出现。居民普遍认为蔬菜价格高,农民很难获得理想的收益。“贱买贵卖”现象已成为近20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农民和消费者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产品流通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
(a)国民扶持政策失踪
在市场经济中,流通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作为主导力量,流通是生产者获得收益和消费者获得商品的必要条件。建国以来,中国长期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束缚,国家对农产品流通的投入远远低于对生产的投入。农业惠农的政策主要倾向于农业生产领域,农产品流通领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现有的政策优惠措施也没有真正落实。我国9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和95%以上的蔬菜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配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配送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批发市场中的公益性行业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很难享受到扶持的相应照顾。目前,水、电、土地的使用标准是按照昂贵的商业标准计算的,各种税费是按照一般商业企业的标准缴纳的,包括营业税、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种。批发市场负担沉重,势必将负担转嫁到进入市场的从业人员身上,导致展位费、入场费等费用增加。这不仅影响了批发市场升级的资金投入,也影响了收益农产品流通从业人员的实现。
(二)国内企业份额不足,影响流通安全
随着城市的发展,零售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流通业逐步加快了对,的对外开放,进入的外资零售业势头强劲。据中国连锁加盟协会统计,百强流通企业中的外资企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以沃尔玛为首的大型外资超市的新店数量和销售额增幅远远超过内资企业。2011年,外国超市的零售市场份额接近47%。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第一,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国内流通领域应该向对以外开放。第二,为了追求政治成就,许多地方政府加大了吸引投资的力度。对的外商在税收、商业用地收购和市场准入方面采取了不同于国内企业的倾斜的政策模式。这种超国民待遇使外商在与内资企业竞争时占据了主导地位,对的内资企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目前,虽然国内流通企业数量仍占多数,但市场份额的增长趋势远低于大型外资企业。在流通领域,外资以其优惠的待遇和强大的实力,经常压制国内农产品加工商和经销商,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主要表现在:外资的挤压没有在中国形成一个强大的流通企业,以及内资和外资企业的差距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农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地理范围逐渐扩大,由于郊区土地的不断侵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大量脱离或半脱离土地的农民进城打工,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出现短缺迹象,这也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在农产品流通中,有许多中间环节和交易主体,它们大多缺乏长期的经济关系,一般是现货交易和对-side交易。正如对所说,主体之间缺乏信息是价格波动的一个潜在因素。农民难以获得清晰的市场信息,对市场变化应对能力弱,市场信息缺乏透明度。因此,农民在选择生产品种时缺乏引导,盲目跟风,往往根据市场情况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引导机制。这种供需失衡是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诱因。
随着对,房地产、煤炭、钢铁等资源性行业的整顿,大量从房地产、煤炭、钢铁等行业撤出的投机资本开始在进入农产品中流通。大蒜、生姜、绿豆、土豆、白菜和苹果等易储藏、消费弹性低的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热钱投机造成的。热钱投机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表明流通过程中价格监控存在滞后性。
(4)流通效率低,成本高
中国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经历了许多环节,如生产者、产地经销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超市、消费者等。在这些流通环节中,有各种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加工成本、卫生成本、展位费、入场费等。以及农产品的正常损失成本。一些大中城市也实施了“限货车”政策,大大增加了进入,农产品市场“最后一英里”的物流成本,所有环节发生的所有成本无疑都要体现在价格上。农产品将通过许多中间环节进行不同程度的提价,每个环节通常提价10% ~ 20%。从生产到最终用户,农产品价格往往上涨一倍甚至几倍。据统计,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过程中,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占终端售价的1/2甚至2/3。根据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实际情况,上游农民无法有效解决保鲜期和季节性问题,只能通过“低价出售”来获得收益。对对下游的消费者来说,农产品经过了各种中间环节,价格变高了,他们不得不接受“高价购买”的现实。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具有典型的“小生产、大流通”特征,收益过多地流向中间环节。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农业生产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农民数量众多,地域分散,没有组织进入市场运作的载体。农产品生产投资回报率普遍较低,易受天气、路况和消费者偏好的影响,收益不稳定。由于缺乏快速的物流冷链系统,道路条件差、运输困难、仓储困难的现象一直存在,这使得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呈现出很强的区域性限制。许多农产品往往聚集在原产地附近进行本地销售,出口产品的比例很小,这往往导致原产地农产品积压和销售农产品短缺的被动局面。这主要是流通渠道不畅造成的,但一般不是农产品实际过剩造成的。此外,国内市场运行不规范,地区保护主义盛行,统一开放的市场没有真正形成,导致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分割松散。流通系统中存在许多障碍,这使得难以形成高效稳定的供应链。(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