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太仓高新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高新区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的新生事物。设立高新区的目的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太仓高新区,即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1993年11月经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顺利实现太仓高新区未来发展的转型,真正实现科技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太仓高新区转型升级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因此,创新太仓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1.太仓高新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太仓高新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通过内外引进,聚集了丰富的科教资源。2012年,高新区共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826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6.3%。三年来,高新区企业在R&D投资15.52亿元,占高新区产值的2.41%。区内企业已获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50项,获得各类资金支持7000多万元。他们先后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达成了20多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2年,专利申请,有1,962项专利,发明专利, 中,有430项专利,批准了1,442项专利。新兴产业83.3%的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23.1%的企业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技术。该地区企业已与上海交通大学、中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20多所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所形成了产学研合作。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引进国际教育和科研资源,建立了“中之心职业培训”和“中之心职业教育”等一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包括托克斯, 威格玛、宝适汽车等德-funded企业在内的28家企业在中设立了省级研发中心。斯迪克, 驰宇, 中,的民营企业也设立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此外,科技创业园、中科技国际软件园和LOFT工业设计园已落户150家孵化企业和85家毕业企业,并被科技部、商务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之心”和“国家软件产业基地”。2013年,成功获得批苏州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区,依托该平台,在核心技术引进、企业R&D机构设立、技术转移和专利交易平台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进一步开展深入广泛的国际合作。
2.太仓高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太仓高新区在产业发展、企业集聚、科教资源引进、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产业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与国内外一流的科技园相比,高新区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和挑战:
2.1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高新区形成了高端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主导产业。聚集了在一批地区和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然而,企业,特别是内资和外资企业,尚未建立密切的商业联系,缺乏行业联盟、行业协会和其他相互间的合作组织。另外,在空间布局上,缺乏统一的前瞻性规划,相关产业企业分散,没有形成大型专业化工业园区,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协同创新效益难以有效发挥。
2.2科技创新的内生机制不完善
高新区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区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但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如对,过度依赖外资,外资转移后无法自立,产能过剩后无法自我控制等。因此,我们应该在继续扩大招商引资优势的基础上,抓住加快跨国公司R&D 中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努力融入全球R&D体系,提升产业R&D能力。同时,要注重培育地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程,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园区内生创新机制。
2.3区域创新系统的要素不够完整
缺乏对企业创业、成长、创新和成熟扩张的系统培育和政策支持;政策人才引进需要进一步细化,对“522人才计划”的支持需要加强。产业发展作为支撑区域,其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美, 欧高新区企业在对,设立的R&D机构R&D人才的需求,当地无法完全满足,主要依靠从国外招聘或从上海等周边大城市引进,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当地就业环境,促进与国内外高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增加科技人才的供给。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服务和加速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作用不明显。要引进科技信息服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国内外优质科技服务企业。
3.对改革行政人的具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