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对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促进了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与合作,促进企业各项专业管理向科技方向发展。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容的。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的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以计划价格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模式,注重事后核算,以吸收成本为内容。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容的。主要表现为:第一,盈亏与企业无关,企业成本意识薄弱,亏损和浪费惊人,甚至许多企业存在虚假利润和真实亏损;二是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没有真正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管理方法和现代管理手段;第三,成本管理的现状不利于企业机制、市场竞争主体和企业成本宏观控制的转变。因此,有必要改革对现行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对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摒弃旧观念,适应新形势。其次,要借鉴西方国家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们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第三,要保持中国,的鲜明特色,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从我国国情出发,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在微观管理上,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以制造为内容、以低成本高效率为目标、以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在宏观管理上,要建立以财政成本法规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结合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的宏观间接调控管理体系。
第二,成本微观管理应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微观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推进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可开发的技术、资产增值和市场适应性。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质量低、产品质量差、成本高的现状,要有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要求企业职业管理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只核算和报销财务成本,不核算管理成本;只注重事后核算,而不注重事前预测和决策;仅采用人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它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为它只依赖于企业的财务部门,而不注重员工的积极性。因此
2.成本管理组织的合理化。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保证。没有组织保证,企业很难组织好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可能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成本管理的组织要求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确保成本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根据成本管理的功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决策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评估体系。
3.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有必要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良好经验,引进国外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和完善。有许多方法,如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成本-数量-利润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团队成本管理和作业管理。
4.电子成本管理手段。在成本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不仅可以代替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还可以加快信息处理速度,方便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管理者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的物耗和流向控制,为成本控制和核算创造条件。
5.成本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一支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干部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成本管理的不断进取,确保成本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总之,管理思想是灵魂,管理人才是关键,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方法和手段是条件。这五个方面应该匹配,同时进行,共同推动成本管理走向现代化。
第三,成本的宏观管理应建立间接控制体系
成本宏观管理是国民经济的成本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仍需加强成本管理的宏观调控。
1、建立成本法规体系,推进成本管理规范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并对对原有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部分改革。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些具体的会计准则,其中许多涉及成本管理。现在,我们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成本法规体系,使未来的成本管理能够有法可依,力争制度化、规范化。
2、通过社会审计,纠正虚假成本计算和欺诈行为。目前,成本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成本核算不准确、财经法规不严、成本扩散和挤压现象普遍,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偷税漏税,给成本管理增加了许多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逐步建立财政税收监督、国家审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相结合的经济监督体系。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应着眼于对,成本法规制度的实施,纠正企业成本核算不准、乱摊乱压等违法乱纪现象。
3.要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经济布局。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不平衡的经济发展要求合理的生产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降低不合理的运输成本,努力节约社会劳动力。同时,也要考虑各地区工业生产专业化和各行业综合发展的正确结合。
4.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合作。我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主要是因为农业基础薄弱,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加工业规模大,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低,一般加工业产能过剩。一些行业盲目发展,产量超过需求;在某些行业,产量很低,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这就要求宏观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要以市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降低产品成本,我们应该重视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
5.我们要培育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不断降低物质消费水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大力发展各种市场,重点发展要素市场和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健全市市场规则,排除市场障碍,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及时传递各种经济信号,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降低材料消耗,节约产品成本。
6.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分配制度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然而,国家金融、价格和流通体制的改革使企业成本管理更加困难。同行之间竞争激烈,风险和机遇并存。目前,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如降低利率、债转股等。从而使一些企业从财务困境中解脱出来,逐步走上正常的经营轨道,这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