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效果怎么写(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探讨)
《财务会计》是一门以《会计基础》为基础的衔接课程,其理论知识是参照《全国助理会计师考试大纲》编写的,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实际会计业务的能力,为《审计学》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提高《财务会计》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和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三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1.对,比分析法,对和比分析法主要是对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点,总结其异同点,使知识可以分类,记忆内容可以简化,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和比分析法在财务会计中应用广
1.对,比分析法,对和比分析法主要是对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点,总结其异同点,使知识可以分类,记忆内容可以简化,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和比分析法在财务会计中应用广泛,可能是同一章中某些知识点的对比率分析,也可能是不同章中某些知识点的对比率分析。例如,资产要素和负债要素(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的内容。),资产要素中不同资产的减值准备,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核算材料等。
例1:甲公司赊销一批产品给乙公司,货款为人民币元,产品成本为人民币80万元。甲乙双方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对比分析法时,买卖双方根据不同结算方式编制的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a公司的会计处理。
销售产品时:
借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付税款——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借款:主营业务成本贷款:当库存商品收到货款或票据到期承兑时;
借方:银行存款贷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b公司的会计处理
当乙公司购买产品时:
借入:原材料(在途货物应付税款——增值税(进项税额抵免:应付账款(当应付票据到期支付货物或接受票据时):
借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贷款:银行存款)在这种情况下,比分析法,对适用于两个相反的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销售和采购,一个是应收账款,另一个是应付账款,所使用的账户分别是资产和负债。通过对对比率的分析,找出差异,便于理解和掌握双方的会计处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的关键是从企业会计主体的角度来处理账目,而不是混淆主体,否则会计处理就会走出错
在解释不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时,也可以使用对比分析法。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经权限,管理层批准后作为坏账核销的,应当冲减计提的坏账准备。如已确认核销的应收款项后收回,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根据实际收到的金额增加。如果以前存货价值减记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在原存货跌价准备内恢复并转回;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应收款项减值)”、“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这里的对和比分析法用于相同的会计要素,即资产要素。通过对比率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资产在减值准备中的共同点是借款人都是“资产减值损失”,但不同之处在于信用账户的名称不同。此外,一些不确定性
第二,任务驱动法和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根据当前的教学主题(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并演示或解释对提出的任务。首先,让学生理解本课的任务,然后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并在小组中记录和陈述任务完成的结果。最后,教师评论任务的完成情况。整个课堂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边做边学,边做边学,从而实现“做中学”和“做中学”,从而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任务驱动法的出发点是师生互动,切入点是边做边学,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任务驱动法可以应用于财务会计的六大会计要素和财务报告,会计要素的内容或报表的编制都被设计为特定的任务。
例1:对六大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任何具体的会计要素都要求掌握会计内容、设置科目、主要会计处理、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等。这里以“应收账款”为例,具体介绍了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分配任务。(1)应收账款的内容是什么。(2)应收账款的会计科目设置,以及性质、结构和明细科目的设置。(3)应收账款的主要会计处理(如)。(4)确认应收账款的减值,重点是采用备抵法核算(设置账户的性质、结构和计算)。
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举例)。(6)如何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应收账款。分组独立学习,讨论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相应任务,并记录完成结果。分组陈述任务完成结果,其他小组可以对其进行评论。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对的“坏账准备”账户应强调与“应收账款”账户的关系,二者性质相同,但结构相反。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按照“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此外,连续几年坏账准备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一个难点,在摘要中应以对的方式进行解释。
例2:对会计报表编制采用任务驱动法。以下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分配任务。(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和内容。(2)为企业提供一些经济服务。要求根据数据编制会计分录,登记丁字账户。(三)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列方法。(4)根据给定的经济业务和已登记的T型账户编制资产负债表。分组独立学习,讨论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相应任务,并记录完成结果。
下一年,中国农业大学将继续保持“J”畜牧业为一体”1。分组报告任务完成结果,其他组可以对其进行评论。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强调账户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必须符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期末余额是根据总账账户或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计算或分析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教师必须能够合理地设计每堂课的任务,并有能力控制对课堂的讨论
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学生为预习做好准备,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这需要在小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并详细记录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贡献
3.实训操作方法《财务会计》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以会计专业岗位群对对会计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业务操作。不同岗位的培训项目包括出纳岗位、存货岗位、固定资产岗位、员工薪资岗位、销售岗位、当前结算岗位、财务业绩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最后,安排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对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货币资金一章结束后,安排出纳岗位培训。货币资金一章主要介绍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三个内容。学生应明确这一知识主要用于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出纳岗位。出纳岗位培训给出了企业的基本信息、现金和银行存款总账的期初余额数据,同时也给出了该期间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经济业务(具体原始凭证)。要求填写空白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凭证;登记现金簿和存款日记账,并清理月结单;银行对账表的编制。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胜任出纳的实际工作技能。
另一个例子是在介绍了六大会计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编制之后安排综合培训。学生在掌握了经济业务涉及的六大会计要素的会计处理、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岗位具体培训操作后,通过综合培训操作,每个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套模拟数据的培训操作,获得企业各种实际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他们通过填制会计凭证,编制账户汇总表,登记账簿,进行对账务处理和结算,最后根据账簿和相关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综合培训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这种实际操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