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等各个(加快移动通信平台建设 推动吉林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对的农业问题。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把重点放在“三农”问题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稳定农村。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可见,农业发展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1理论概述农业信息化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过程,它涵盖的技术范围很广,不仅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意义在于将农业生产信息传递给农民,实现“村对村”、“户对户”、“人人对人”,彻底打破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关键在于如何将农业信息及时、可靠、方便地传递给农民。
因此,我们引入了信息传播的概念。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传播路径具有以下特点:速度快;范围广;准确的信息;资源消耗低;有各种形式的交流。信息传播的四个要素:传播者、内容、媒介和接受者。在美国著名学者拉斯维尔,的“5W”模型中,对信息传播的行为目的和本质有了更清晰的界定。拉斯维尔在文章《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首次提出了“5W”理论,即谁(谁)、什么(什么)、在哪个渠道、对谁、有什么影响。根据这五个要素,后人总结出信息传播的五个基本部分: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和传播效果。本研究以信息传播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拉斯维尔理论为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调查分析。传播者是广大的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成员;信息是农业信息,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媒体也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创新,以移动通信平台为媒介;受助者主要面向广大农民;沟通效果是本次调查后期的结论,并分析其是否符合预期假设。——农业信息化
移动通信平台是指由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组成的综合移动网络通信平台,通过手机终端或手持终端、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实现信息交换和传输以及移动信息化、网络化和电子化,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2个理论假设
随着经济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作为移动通信平台的典型代表,已经在城镇广泛普及。笔者认为,在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移动通信平台能够极大地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作为一种媒体工具,能够有效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新时代,它在农业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潜力。预期优势:第一,移动通信平台作为媒介,比固定网络更便于携带;第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平台成本低,容易被大多数低收入农民接受;第三,手机作为新时代的主要移动通讯工具,已经从最初的能够打电话、收发信息发展到高度智能化的手机,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手机软件,这不仅丰富了农民通过移动平台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方便了接受简单的软件界面;第四,近年来,不仅移动通信平台硬件成本降低,而且移动网络带宽不断提高,网络流量费不断降低,也减轻了农民使用手机带来的后续负担。3现状调查和数据分析
近年来,使用移动电话作为移动通信终端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普及,特别是在对,农村地区,那里的使用增长率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发布的调查数据,中国每百户手机数量从去年的94.28部增加到107.71部,平均每户超过一部。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2013年发布的《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使用率调查报告》,截至2013年,年底,农村网民人数为1.0683亿,年均增长2230万,年均增长率为26.5%。其中,农村手机上网人数为7289万人,比2012年增长3000多万人,增幅为79.6%。此外,使用台式机作为互联网终端的农民比例同比下降至65%。与桌面互联网用户相比,农民使用手机的比例增加了近25个百分点,达到71.3%,甚至高于城市居民的使用率(61.5%)。因此,手机网络终端已经成为农民上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小鸟怎么叫,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