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品种(东北粳稻品质比较与相关分析)
粳稻是中国重要的主食之一。研究粳稻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提高对粳稻稻米品质是一项综合指标。蒸煮食味品质是指大米在蒸煮食味过程中的溶解性、吸水性、糊化性、膨胀性和延展性。最直接有效的测定方法是感官评味法,但在鉴别多个样品时,通常要测定与其密切相关的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和凝胶稠度。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
选择78个东北常规粳稻,在阴凉干燥处风干3个月后测定稻米品质。1.2设备和药品
日本,凯特公司生产的安-700成分分析仪、精米检测仪、ES-1000便携式质量分析仪和培养箱;沈阳新化试剂厂生产的氢氧化钾(国标2306—1997 《化学试剂氢氧化钾》,分析纯)。1.3加工质量的确定
糙米率、精米率和精米率按农业部标准NY/T 83—1988 《米质测定方法》测定。1.4外观质量的确定
(1)粒形:随机取10粒精米,整齐排列,用千分尺测量长度、宽度和长宽。(2)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选用ES-1000质量分析仪测定。(3)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用凯特公司生产的AN-700成分分析仪测定。1.5糊化温度的测定
碱消除法间接测定。随机抽取6个成熟的全精米,将它们均匀地放在培养皿中。每批都配有相同的对照片,并加入10.0毫升1.70%氢氧化钾溶液。平稳地移至(302)的培养箱中(移动时防止米粒移动),保持温度约23小时,每2小时观察一次,逐个观察水稻胚乳的分解,计算碱消除值。消碱值=(GN)/6,其中:G为每粒米的水平;n是同一水平的米粒数。根据NY/T 83-1988大米品质测定标准,对消碱值进行分级和糊化温度分级标准,绘制不同时期的消碱值变化曲线,并根据曲线计算出消碱值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根据该函数,计算碱消除值刚刚达到最大值(7级)的时间点,即碱消除值达到最大值(7级)的糊化时间。1.6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07和DPS 7.05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和分析
2.1加工和外观质量特征见表1。供试品种的平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为82.40%、72.47%和59.07%。加工品质性状总体表现稳定,糙米率变异系数最小(变异系数为1.34%)。78份材料中,69个品种的糙米率达到国家优质稻米一级标准,合格率为88.5%;7种材料的糙米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只有2种材料不符合标准(表2)。在测试材料中,26个样品的整精米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合格率为33.3%,有38个样品不合格。
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为9.29%和5.64%(表1),变异系数较大。一级和二级垩白率分别为66.7%和28.2%。长度/宽度范围从1.51到2.68,几乎没有变化。2.2烹饪味道质量和营养质量
表3显示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在4.20% ~ 680%和18.60% ~ 19.80%之间,变异系数较小。直链淀粉含量9.0%达到国家优质稻米二级标准,91.0%达到国家三级标准(表2)。质量综合评价值在71.00 ~ 85.00之间,平均值为76.42,变化不大。糊化时间为4.67~13.60小时
(h)质量评价值的最大值为6.8019.8013.6085.00,最小值为4.2018.604.6771.00,平均值为5.8919.338.9576.42,标准偏差为0.500.261.682.72,变异系数为8.50%,从图1可以看出吉粳85的消碱值发生了变化糊化23小时后,碱消除值达到最大值7,据此计算出慎到6号、秋光, 吉粳85和吉粳83的糊化时间分别为4.7、9.0、12.6和9.5小时。不同品种的大米有不同的糊化曲线,代表不同的淀粉糊化条件。糊化时间越长,煮饭时间越长,煮饭越不容易。
从表4可以看出,粳稻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呈正相关,而长宽与糙米率和精米率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糙米率和精米率呈负相关,即蛋白质含量高、粒形长的特点不利于加工质量的提高。垩白粒率与垩白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与品质综合评价值呈正相关。米的长宽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米的粒形越长,蛋白质含量越高。品质综合评价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呈显著负相关。因此,低蛋白质含量和短颗粒形状的大米具有良好的味道趋势。淀粉糊化时间、直链淀粉含量和口感值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糊化时间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