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水稻什么时候收割(苏北沿海地区淀浆土水稻磷肥效应研究)
水稻土是苏北地区重要的滨海土种之一,由海洋沉积母质脱盐发展而来,与对相比,具有较高的酸碱度、较低的总磷含量、较差的土壤结构、较大的耕作能力、较轻的土壤质地至中等土壤、较低的土壤肥力水平,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需要,跟踪了肥料参数的动态变化。通过比较不同磷肥用量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了解磷肥对水稻土的影响。跟踪分蘖动态,测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概述
试验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育肥床旱育秧,人工移栽,行距0.27米,株距0.13米,密度28.5穴/hm2,每穴3株,基本苗控制在85.5万株/hm2。育苗前取样测定土壤养分,有机质为14.34克/公斤,碱解氮为59.3毫克/公斤,有效磷为7.87毫克/公斤,有效钾为136.3毫克/公斤,有效锌为1.26毫克/公斤,酸碱度为7.9。1.2测试设计
本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磷肥用量(换算成纯P2O5)为0 kg/hm2(P0)、37.5 kg/hm2(P1)、75.0 kg/hm2(P2)、112.5 kg/hm2(P3)、150.0 kg/hm2(P4)、187.5 kg/hm2 (P4),随机分块重复3次。社区面积为30平方米。1.3测试方法
住宅区用塑料薄膜包裹成屋脊,埋深0.5m.每个地区实行单一灌溉和单一排水,避免连续灌溉和排水。在测试区域周围设置常规区域进行保护[1-3]。为满足试验要求,本试验不施有机肥。氮肥管理:尿素用作氮肥,养分含量为46%。300公斤/公顷;尿素被用作基肥。分蘖肥施用尿素90公斤/hm2。180 kg/hm2尿素用作促花肥料,在倒出四片叶子时使用。施用90 kg/hm2尿素作为保花肥料,在两片叶子拔出时使用。磷肥使用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2%),根据实验设置,过磷酸钙可一次性用作基肥[4]。钾肥是氯化钾(含60% K2O),作为基肥施用一次。其他栽培管理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5-6]。跟踪分蘖动态,测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施磷水平对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2.1.1分蘖的动态分析。分蘖动态调查表明,增施磷肥可使水稻活株提前2 ~ 3天,分蘖发生快4 ~ 5天。从高峰的苗期水平(表1)可以观察到对群体增加磷肥施用量对分蘖数的影响,高峰的苗期与磷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在处理P0中,高峰,仅种植了311.7万株/hm2的幼苗,仅相当于足够的幼苗水平。考虑到穗率的人口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要求。然而,随着其他处理施磷水平的提高,分蘖数迅速增加,处理的P1数达到387.6万株/hm2,接近高产水平的要求。处理P2和P3分别为434.7万株/hm2和454.4万株/hm2,群体较好,非常有利于稳产高产。处理P4达到482万株/hm2,高于高产群体,且群体稍大。P5和P6的高峰苗数量分别达到514.9万株/hm2和523.2万株/hm2,且数量过大。2 . 1 . 2 穗汇率分析。穗率(表1)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群体内温度和光照条件的竞争,直接因素是高峰的苗期水平(群体大小)。高峰,的幼苗越小,穗率就越高。
2 . 1 . 3 穗抽水期和成熟期的影响分析。苗期条件调查表明,不同施磷水平对对水稻穗提取和成熟度的影响不同,无磷处理P0、低磷处理P1、高磷处理P5和P6在穗期的对抽晚,穗不规则,是由于磷营养不足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善待P2、P3、P4,及早有序地泵送穗;高磷处理的P5和P6,穗期的对较晚但不明显,成熟期明显推迟。高峰苗期的生理较晚,因为大群体影响群体内的光照条件。处理P4、P5、P6,虽然穗抽水比较整齐,但在处理P0、P1、P3水平范围内,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穗抽水比较早且整齐。从营养上讲,磷肥的缺乏不利于对植物的生长;磷肥的正常使用有利于生产,在合理的人口控制水平下适当增加磷肥用量不会产生不利影响。2.2不同施磷水平对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2.2.1有效穗数分析。对有效穗数的方差分析(表1)显示F=97.35**,有效穗数由高到低依次为P4、P5、P6、P3、P2、P1和P0(表2)。2 . 2 . 2 穗总粒数与穗总粒数的分析穗总粒数与穗实际粒数的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2.3 1000粒重分析。千粒重的方差分析表明,F=10.14**。千粒重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千粒重最高的P0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或不显著(表3)。从营养上讲,施用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加千粒重。然而,在试验条件下,磷肥水平梯度对对,人口水平的影响很大,对的千粒重水平的影响远远大于磷肥本身。从结实质量来看,小群体结实率也相对较高。同时,可以发现,对很小一部分地区的粮食发展也受到磷肥施用量减少的影响,但不如试验分析和统计那么重要。2.3不同施磷水平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3.1理论产量分析。理论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53.59**,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理论产量从高到低的平均数,它们被视为P4、P3、P5、P2、P6、P1和P0(表4)。2.3.2实收产出分析。单位面积实际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53.23**,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从高到低的平均输出与理论输出一致(表5)。对的实收产量(小区产量)随磷肥施用量(x)的变化用二次曲线拟合,得到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