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要达到什么目标(地方性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软件工程专业的论文,于2002年加入教育部。该专业旨在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于2015年被教育部批准,源于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软件技术方向。本次调查包括实地考察、与企业座谈、向企业发放500份问卷和收集437份有效问卷。通过本次调查,总结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市场需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要求、企业技能标准等信息,发现软件工程人才短缺涉及多个方面。表1给出了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构成和学分分配汇总表。
专业课程分为五个子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知识、软件开发技术知识、数据库原理知识、计算机系统知识和软件工程知识。其中,编程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结构和对图像编程。软件开发的技术知识包括Java网络方向和移动开发方向的课程。数据库原理知识包括数据库原理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和操作系统等课程;软件工程知识包括软件需求工程、软件架构设计、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以及软件项目管理。实践体系结构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体系结构在如图2中展示,主要分为四个步骤:1)个人实验,主要由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实践;2)小组实验需要2 ~ 4名学生作为一个小组。为了完成程序设计、算法设计和对-oriented技术开发,他们通过交流和相互合作来完成,并注重技能训练;3)项目级培训主要由企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专业技能和软件工程的综合培训;4)企业级培训,为了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独立完成企业项目综合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和毕业设计。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培训的效果,每4 ~ 6名学生配备一名校内辅导员和一名企业辅导员。学生入学后,学校导师确定主要任务是“综合学业指导”;校外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实践指导”,它是在学生入学后3年内确定的。三年级时,学生初步确立了毕业设计的题目,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质量评估为了加强软件工程专业的质量评估,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指导下,建立了对整个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和完整有效的评估机制。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依据认证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估。此外,对学生的表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跟踪和评估。这些质量评估措施保证了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后期,毕业后仍采用跟踪反馈机制,通过记录评价和效果来证明学生能力的成就,对培训模式也在不断完善。显然,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才能按照预期目标完成专业培训要求。因此,从地方高校的实际出发,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质量评估的导向,不断完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优秀学生,为企业吸引优秀学生。4.总结出徐州理工学院作为以应用型工程教育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高职院校,有必要更加重视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它也应该有别于传统学术型大学“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师要求。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标准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重视软件工程的宏观意识,培养不断学习、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构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一种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