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农村社会救助不属于农村公共事务(创新安徽农村社会救助的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0-10-11 20:15:18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40

目前,农村低保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救助标准低、各地市差距大、城乡低保差距大等问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月平均标准为17.872元,人均补助水平为123.44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为31.79亿元。各地市的标准差距很大。铜陵市的最低生活标准是355元,阜阳市是111.39元。两个城市的保障标准相差243.61元,铜陵的最高标准是阜阳最低标准的3.19倍。省民政厅负责制定,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当地政策区县民政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1 安徽农村社会救助现状及问题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目前,农村低保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救助标准低、各地市差距大、城乡低保差距大等问题。2012年,对,有2,142,800名农村居民,占4.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月平均标准为17.872元,人均补助水平为123.44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为31.79亿元。2012年,农村地区年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8.60%,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的98.32%。目前,农村地区的最低生活水平只能保证“足够的食物”。各地市的标准差距很大。铜陵市的最低生活标准是355元,阜阳市是111.39元。两个城市的保障标准相差243.61元,铜陵的最高标准是阜阳最低标准的3.19倍。城乡差距很大。就省一级而言,2012年农村最低生活标准相当于城市最低生活标准的52.66%。2012年,安徽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月人均补偿差额(月人均支出或月人均补贴水平)相当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43.3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半。

(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截至2012年,年底, 安徽省农村五保户数量为161,072户,分散户数量为289,977户,总计451,000户。集中供养标准为3442.7元/年,分散供养标准为2258.9元/年。全年分散支持支出54243.5万元,集中支持支出46505.7万元。五保供养实施中仍存在突出问题:

支持对,的大象很多,集中支持率较低,为35.71%。支持的标准很低。集中供养标准相当于每天9.43元,分散供养标准相当于每天6.19元。集中式支持标准相当于国家标准的84.78%,分散式支持标准相当于国家标准的75.1%。2012年,安徽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占农民人均消费支出的61.96%,占农民人均粮食支出的157.83%;分散供养标准仅占农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0.66%,占农民人均粮食支出的103.56%。资源浪费严重。各地市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的床位数高于集中供养的实际数量。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床位18.1万张,实际收养人数16.2万人。在一些地区,服务机构规模过大,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在大多数地区,有50多人支持对大象,为对大象服务的工作人员平均超过10人。大多数支持对大象的人都是老弱病残。

(3)农村医疗救助

2012年,全省农村医疗救助人数为685,60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1,515,482人。全年农村医疗救助支出57876.7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10950.6万元。被补助参与者人均补助水平为72.26元,农村医疗救助补助水平为844.17元。医疗救助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救助的主要形式是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真正意义上的大病医疗救助还比较少。人均医疗救助资金不足1000元。省级财政支持不足。近年来,市县两级补助资金占省级财政的60%,对医疗救助资金比重较低。管理制度不科学。医疗救助资金缺乏健全和多元化的筹资机制

(1)救灾应急预案。地方和县级政府发布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了应急救援应急机制。城镇和村庄也制定了救灾应急计划。储备管理。11个县设立了救灾物资储存点。短期救灾与长期减灾相结合,与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推进民生工程,创建“减灾安居工程示范市县”,做好灾区住房重建工作。完善社会捐赠工作机制。全省有159个定期社会捐赠工作站和308个工作点。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民政部积极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派出工作组指导救灾工作,筹集和拨付粮食、住房、安置、衣物和疾病治疗等资金。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救灾资金严重短缺,中央资金比重较大,地方各级政府投入较少,社会捐赠资金明显不足。二是救灾工作管理水平不高,需要规范。救灾信息的报告、灾害损失的准确评估、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和使用监督以及灾后救济需要改进。第三,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滞后。基层人员不足,员工工资低,工作经费短缺,手段落后。

2 安徽农村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模式

长期目标是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近期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各种特殊救助体系,逐步整合共享申请物资、统一管理机构、整合救助方式等各种特殊救助体系,创建新农村社会救助发展模式。

(1)优化单个系统的设计

(1)优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是完善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审批机制。重点是收入核实机制。定量计算了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定性评价了他们在对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入户调查与民主评议相结合。核算收入并考虑支出。考虑了申请,对家庭的水电费用和大宗消费费用。第二,建立协调机制。民政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规划,政策,的政策,中央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分配,并监督政策的实施。省民政厅负责制定,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当地政策区县民政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其他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完成了对对,的审计、家庭收入的调查核实和补贴资金的发放。第三,完善评估和退出机制。应在每个季度(年)结束时组织评估。内容包括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的效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

上一篇:深圳城市交通规划待遇(城市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建设研究)

下一篇:爱的函数表达式(爱的不同表达式)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