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阶段性特征及协调性分析)

时间:2020-09-05 18:30:05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48

近年来,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令人惊叹。然而,就业呈现出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和阶段性特征,受经济增长驱动的就业人数很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但产值小;第二产业产值很高,但吸纳的就业人数很少,产业内部结构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吸纳就业能力弱。 实证研究 (a)变量和数据的选择 本文选取了1980年至2009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201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主要指标如下:第一,衡量经济增长的数量: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和各行业国内生产总值GDPi(i=1,

近年来,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令人惊叹。然而,就业呈现出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和阶段性特征,受经济增长驱动的就业人数很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但产值小;第二产业产值很高,但吸纳的就业人数很少,产业内部结构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吸纳就业能力弱。

实证研究

(a)变量和数据的选择

本文选取了1980年至2009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201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主要指标如下:第一,衡量经济增长的数量: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和各行业国内生产总值GDPi(i=1,2,3);第二,就业人数包括总就业人数L和各行业就业人数李(I=1,2,3)。

(二)稳定性、协整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对,的LNGDP和LNL进行检验,检验变量经过二阶差分后是稳定的。然后用约翰森检验发现至少有一个协整向量,这表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是L的格兰杰原因(0.0210.05;0.0470.05),而l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0.7970.05;0.7440.05),两者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经济增长与总就业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和LNL的散点图。从图1可以看出,LNGDP和LNL大致分布在指数,假设模型为L=aGDP(为就业弹性),并将其转换为LNL=c *LNGDP(其中Lna=c)。上述模型估计如下:

LNL=6.34 0.08国内生产总值R2=0.81德国瓦=0.17 (1)

(131.33)(11.19)

从等式(1)可以看出,模型总体上不适合错,R2=0.81,并且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测试。

各行业产值和就业人数的阶段性特征

为了深入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从各行业就业人数与产值之间的关系入手。首先,制作了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时间表,如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数据由sas标准化)。

从图2、图3和图4可以看出,各行业的从业人数并没有持续增长,而是存在一定的不连续性,而各行业的产值却在持续增长,三者之间没有协调关系,其中图3的表现最为明显。从1980年开始,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然后在1996年突然下降,直到2004年才开始缓慢上升。为了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集成了图2、图3和图4,并分三个部分对它们进行了研究。第一段是从1980年到1995年;第二段从1996年到2004年,第三段从2005年到2009年。

(一)第一阶段产值和就业的特点

LNL 1=6.05 0.04 LINGDP 1(2)

(120.60)(3.84) R2=0.51德西=0.72

lnl 2=4.11 0.25 lang dp2(3)

(36.83)(9.88) R2=0.87德西=0.29

LNL3=3.76 0.34 LPG DP3(4)

(55.39)(21.79) R2=0.97德西=1.21

方程(2)、(3)和(4)的变量都通过了检验,各方程的拟合整体上不是错。在第一阶段,无论是第一、二、三产业,都对对就业起到了拉动作用。第一产业促进就业的弹性为0.04;第二产业为0.25;第三产业为0.34。第三产业吸纳了最大的就业空间。

第一阶段是从1980年到1995年,也就是第六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内蒙古经济运行在粗放型增长模式下,非农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吸纳就业人口的空间很大,表明各行业产值的增加可以带动工业就业的增加。

(二)第二阶段产值和就业人数的特点

LNL 1=6.08 0.04 LINGDP 1(5)

(57.62)(2.23) R2=0.41德西=2.02

LNL2=7.31-0.33LNGDP2 (6)

(35.98)(-10.34)R2=0.94德西=1.88

lnl 3=5.03 0.11 lang dp3(7)

(12.59)(1.79) R2=0.31德西=1.18

在等式(5)、(6)和(7)中,只有等式(6)通过测试并且拟合良好,而其他等式未通过测试并且拟合效果差。情况不如第一阶段,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04;第二产业为-0.33;第三产业为0.11。经济增长在对,第一和第三产业中只起到很小的作用,而对第二产业的就业为负,这表明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就业的同步增长,这与经济学理论是相悖的。产业结构与就业不协调。

第二阶段是从1996年到2004年,也就是“九五”和“十五”计划。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增长,对的就业拉动效应变缓,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仍然为负,导致了“排斥”现象。

(三)第三阶段产值和就业的特点

LNL1=6.05 0.03LNGDP1 (8)

(33.24)(1.36) R2=0.38天宽=2.54

lnl 2=3.87 0.16 lang dp2(9)

(22.64)(7.72) R2=0.95德西=3.37

LNL3=4.00 0.23LNGDP3 (10)

(9.10)(4.17) R2=0.85德西=1.39

在等式(8)、(9)和(10)中,只有等式(8)未通过测试,并且拟合效果差。第三阶段不如第一阶段,第一产业促进就业的弹性为0.03;第二产业为0.16;第三产业为0.23。虽然对的就业吸引力是积极的,但都比第一阶段小。

第三阶段,从2005年到2009年,也就是“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优于第二阶段。各行业产值的增加可以带动各行业就业的增加,但仍弱于第一段。

各行业产值与就业人数的协调性分析

(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匹配

从表1可以看出,1980年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6.4: 47.2: 26.4,同期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65.97:18.57:15.46;2009年,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9.552.538,同期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8.8416.9234.24。可以看出,过去30年来,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了16.9%,就业比重下降了17.13%;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5.3%,就业比重下降1.65%;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分别增长11.6%和18.78%。第一产业的特点是低产值、高就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说明农村牧区有大量富裕劳动力,大量劳动力积压在第一产业,导致农牧民收入低、消费低,成为第二、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第二产业产值占很大比重,但就业人口比重急剧下降,呈现“高产值、低就业”的特点。从1980年起,工业比重增加了5.3%,而就业比重下降了1.65%。这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包括劳动力。内蒙古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发展重工业,而轻工业发展缓慢。大量资金集中在重化工业,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萎缩。资本密集型产业会导致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和浪费,导致失业率过高。投资的高增长率主要带来了就业者人均资本准备水平的提高,但刺激就业的效果不佳,这也是投资导致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但就业弹性下降的原因(刘仙梅,2007)。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在pa

“九五”和“十五”期间,内蒙古受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亚洲金融危机和区域内外企业竞争的影响。大量亏损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不得不破产、兼并或调整结构,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失去原有工作、失业,成为第二产业劳动力净流出的原因。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对政策,实施了更加倾斜的财政支付,这些财政支出大部分投资于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等发展项目。尽管这些项目耗资巨大,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它们的就业空间有限。

政策建议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蒙古未来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虽然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也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但经济增长并不能带动就业增长。如果不实施一些辅助措施,经济增长可能不会直接将转化变成就业机会(李湘合等人,2006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无论哪个阶段,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对对就业人数的拉动作用最大。因此,要充分挖掘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旅游、房地产、乳制品等第三产业应大力发展。二是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理顺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三,鼓励和支持非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发展能够吸纳大量就业人员的个体和私营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多渠道扩大就业。

上一篇:请不要践踏小草(请不要忽视路旁的每一株小草)

下一篇: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分析5S管理及企业运用)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