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有哪些(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时间:2020-09-11 14:21:44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127

积极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主张心理学应以人的内在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建设性力量、美德和善良为出发点,倡导以积极的态度对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进行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对,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健康水平评估时,有必要诊断精神疾病,关注消极情绪,同时了解积极的心理素质,关注积极情绪。

1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在以塞利格曼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的大力倡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思潮。积极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主张心理学应以人的内在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建设性力量、美德和善良为出发点,倡导以积极的态度对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 积极心理学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它主张实现心理价值的平衡,反对对的消极心理倾向,强调以人为本和积极的人性理论,注重使所有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快乐地生活,主张培养社会成员的积极品质; 其次,它强调对人的积极力量的研究,提倡以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强调对每个人积极方面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积极的个性、积极的经历和积极的组织制度;第三,我们提倡对对问题的积极解释,积极心理学强调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问题,发现问题的积极方面,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积极的意义。

运用积极心理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两种途径

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受到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教育目标、内容、评价体系和环境体系都是不平衡的,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开发心理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然而,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升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思路。笔者建议运用积极心理学,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2.1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高校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心理问题诊断的重点是学生的负面情绪和认知。如果没有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他们将被诊断为精神健康。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疾病预防、心理问题解决和心理障碍克服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发展的心理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优化心理素质、改善心理功能、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面向全体大学生,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和潜能的开发,注重对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内在积极的成长动力、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内在的动力和自我成长的潜力。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内在的激情,促进积极心理素质的发展,培养他们在处理对问题时成熟的防御机制和积极的思维方式。

2.2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校以问题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固有的消极观念制约了大学生的积极和积极发展,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被动、补救走向主动、主动、发展。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转变以价值观、学生和预防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首先,在价值观方面,由于心理问题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健康的,我们应该改变只关注少数学生消极问题的倾向,进而关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尤其是积极心理素质的提高。其次,积极心理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生活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主的系统,具有潜在的自我冲突和内在的自我完善能力。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可以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让学生用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建立自尊和自信。最后,从预防的角度来看,积极预防不是针对对的具体问题,而是通过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德来间接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并努力调动学生的独立潜能和各种能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和积极力量的升华。

2.3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相结合,以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塑造积极的人格为主要内容,营造促进大学生积极本质发展的环境。从这一角度出发,建议从三个方面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的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环境系统。

首先,打造高校教师的积极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注重教学,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国教师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倦怠、去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注入积极的心理因素,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到主观幸福感和工作幸福感,提高自信心和自尊,让他们充满乐观、求知的激情和创造力,让所有教师都有能力用自己的美德和优势感受生活,积极工作,让对学生能够积极关注和教育。

其次,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复杂、最全面、最核心的是主观幸福感体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育人方式,应该教会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追求幸福。首先,从心理和身体上关心学生可以引导大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其次,引导大学生在对对,感到焦虑、抑郁和愤怒时避免消极情绪,注重积极乐观的情绪,使其积极向上;第三,引导大学生积极改善社会关系,鼓励他们积极增加社会交往,积极与他人交流信息和情感交流,努力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如通过友谊增强归属感和快乐感;第四,引导大学生选择自己的减压方式,如看书、听音乐、旅游等休闲活动来放松自己的情绪;第五,根据身心一体的观点,应鼓励大学生适度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幸福和指数

最后,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环境体系。积极心理学强调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融入学科教育,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积极的心理教育。基于此,建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走学生、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整合之路,以课堂为主体,以学生、家庭、社会为载体,形成互动多维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情感和资源优势。此外,要营造积极的宣传氛围,开展积极的教育活动,建立积极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多渠道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内外环境,鼓励大学生在积极改变环境的同时,积极适应环境,学会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2.4建立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对,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健康水平评估时,有必要诊断精神疾病,关注消极情绪,同时了解积极的心理素质,关注积极情绪。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有心理健康评估量表,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很多量表都不是专门的估量表,心理健康评估量表,而是反映消极和病态心理倾向的量表。心理健康不仅指消极情绪的减少,也指积极情绪的增加。高校应采用和发展积极的指标和心理测量技术来评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注重大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如主观幸福感、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内在成长动力等。并用积极的心理状态描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评估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树立积极的评估理念。我们评估的目的不仅是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诊断学生的心理疾病,更主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包括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其次,在评价中避免强化学生“有问题”和“生病”的思维,而是促进学生在考试中的积极反应,理解和考虑自己的优势;最后,应该客观、全面地理解对测试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测试结果的积极方面,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测试结果。

上一篇:《皇帝的新装》后续作文,皇帝的新装200字

下一篇:我们的节日(节日味渐浓
——我们的节日读后)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