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全日制本科有学士学位吗(学士学位是全日制)

时间:2020-07-29 12:48:26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16

《全日制专业硕士协同培养模式以农业硕士为例》

这篇文章是关于如何写全职相关论文,以及如何写专业硕士和农业硕士和合作相关论文。

摘要: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是我国硕士研究生从学术型培养向应用型培养转变的产物。其目的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其发展时间短,培养模式不完善。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依托项目,构建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内校外实践”为主线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以期在多学科、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农业硕士学位为例,探讨了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主要实施过程。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农业硕士;合作创新;双导师制

作者简介:邹炎,重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段军,重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春拉夫国际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重庆400038)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编号:yjg153040和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编号:xyjg 16003)的研究成果。

中间图分类号:G643文件标识码:A条编号:1671-0568(2018)29-0007-03

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创新水平,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2009年,教育部进行了学位制度改革,改变了研究生培养理念,开始为应届毕业生招聘全日制专业硕士,目的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全日制专业硕士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发展时间较短。训练模式并不完美。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其培训方案往往类似于学术型研究生或兼职专业硕士的培训方案,不会利用全职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各培训单位和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流程。通过各培训环节的协同运作,为了提高专职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如李春华等人[1]对专职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王等2]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建立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专业能力的培养模式。顾月华[3]通过各种培训环节的协同运作和其他改革措施,构建了多元化的培训机制。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张明等以仪器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为例,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新模式。黄全华等[5]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研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创新成果和创新思维。为了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以农业硕士为例,遵循农业学科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讨了基于项目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旨在为农业技术应用、开发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业、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一、全日制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全日制专业硕士

从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来源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应届毕业生。与在职专业硕士相比,他们的学习是连续的,他们的知识体系更完善,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他们的学习时间更充足。然而,由于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缺乏相关的行业知识和实践,很难达到专业硕士“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从学校层面来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培养体系。由于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其实践环节往往得不到保证。因此,在创新成果的体现上,许多学生的毕业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缺乏创新。

二、项目型全日制农业硕士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1.协同创新培训模式。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于2013年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的战略合作,支持高校和企业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完善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机制。协作创新是指专注于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合作、互补合作的创新行为,其特征是参与者的共同目标、直接沟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资源平台、多方位沟通和多元化合作。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将在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专业硕士的整体专业能力。

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依托项目,构建以“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为主线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在多学科、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多学科主要包括学生、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学校或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多因素主要包括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内生因素主要包括研究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外生因素主要包括培训模式、导师队伍建设、政策支持和硬件建设、企业和社会环境[6]。以两年制全日制农业硕士培养为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第一年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以“X-Y”形式设置,即X小时课堂教学和Y小时实践教学。例如,“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时数设置为“24±8”,即课堂教学24小时,实践教学8小时。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尽快了解和接触行业背景和应用,并融入行业环境。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学校、工业企业等多学科的多方合作。“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校内校外实习”主要在第二年实施。它依靠项目,在校内教师和行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项目实践,并完成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校内校外实践”关注学生的创新成果。

2.协同创新培训模式的主要实施过程。以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的培养为例,分析了全日制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

(1)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农业硕士学位包括八个领域:农学和种业、资源利用和植物保护、畜牧业、渔业发展、食品加工和安全、农业工程和信息技术、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这个p

(2)课程设置和培训环节。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重点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教学内容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课程设置包括三个部分:公共学位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培训过程中,重点应放在校外实践环节的实施上。规定学生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学校根据培养需要,建立了稳定的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专业硕士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训练,促进课程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的作用和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围绕项目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成果。

(3)通过“双导师制”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双导师制”是指由在校导师和行业导师共同承担的专业硕士指导工作。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借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完成基础的学术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行业导师通常是在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指导能力的专家。在学习的第二年,学生主要通过校内科研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训练。在学校内部教师和行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相关课题,取得创新成果。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增强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双导师制”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环境,实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加强全日制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1.加强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案例分析、现场调研、小组讨论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采用案例分析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课程考核方式,注重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得到真正的落实。学校可以通过单独的项目推进在职硕士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社会工作经验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实现实用型、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在合作创新的指导下制定研究成果和论文标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和论文应体现专业应用性和创新性。学校应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实践和应用研究成果。制定的研究成果标准应充分体现实践的多样性,制定多样化的学位论文标准。专业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专业要求的特点。通过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研究报告、项目设计、研究报告、案例研究等,反映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以作为主要内容,最终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全职论文参考:

本文的结论是,本文适用于不知道如何撰写专业硕士和农业硕士及合作方面的全日制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全文的范文

上一篇:只有坚持的励志名言,坚持的励志名句

下一篇:主动承担责任作文800字,承担责任的议论文800字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