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现代化及其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与此相关,物流标准化已经展开,集装箱单位的标准化是其基础,它已经从单一商品的标准化逐步走向整个商品系统的综合标准化,即从商品的分类和编码以及计量单位。逐步实行统一、系列化、通用化,并与国际物流接轨。
第六,在物流信息方面,从流通企业到管理部门,计算机被广泛使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微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物流部门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广、纵横结合的信息网络。总之,物流的发展保证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流通部门一些管理者的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第二,许多国有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转换机制缓慢,管理不善。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有些企业遭受了损失,近两年甚至整个行业都遭受了损失。第三,物流整体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例如,准高速和高速列车今年才开始,由铁道部部门进行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综合测试直到1999年年初才成功。第四,物流系统的瓶颈还没有被克服,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还比较薄弱。第五,对对减少环境污染重视不够,如包装材料在生产和使用中回收不足,造成污染,特别是塑料包装产品造成的白色污染。第二,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物流现代化的基本国情是:地域大、人口多、基础薄弱、经济技术落后、人均资源少。经过48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部门的总指标已经处于世界前列。落后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一些现代产业并存,以大量文盲、半文盲、低学历人口为基础的落后科技与世界上少量先进科技并存,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与一些经济发达和相对发达地区并存。因此,中国物流现代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长期性。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现代化一般不需要太长时间。例如,亚洲的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或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基本完成。但是,根据中国的国情,这是极其艰巨和复杂的,所以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周恩来在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但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于1978年12月开始的,将在21世纪中叶完成。包含在四个现代化中的物流现代化显然要到那时才能完全完成。(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历史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浦东新区等五个经济特区相继成立,十几个沿海城市相继开放。经济开放区已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部和渤海,等地开放。现代化进程非常快,物流现代化到2012年基本可以实现。正如江泽民指出:“经过20年的努力,力争使广东等有条件的地方成为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对于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对应该对外开放,特别是对,的边境地区和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发展潜力大,可以加快发展,但要全面实现物流现代化需要较长时间。(c)技术多样化。由于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各种货物的不同特性以及对,物流的不同要求,它在技术上与必要的体力劳动、半体力劳动
物流现代化不仅需要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相协调,还需要区域间的协调。同时,物流环节也需要协调,这涉及到国家的整体规划、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的同时,必须有国家的引导和扶持,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基于此,中国物流现代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1)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现代物流设施是一定时期内物质空间转移和必要停留的载体。到目前为止,还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例如,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没有铁路,港口泊位不足,部分泊位装卸效率低下,还存在压船压货的现象。可见,建立一个全面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和网络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二)物流技术现代化。与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紧密相连,物流技术必须升级。就铁路运输而言,蒸汽机车占很大比例,而且速度慢;电气化铁路始于1960年的四川铁路宝成线,至今只有1万公里左右。准高速列车于1999年4月1日启动,在中心城市之间建设高速、超高速铁路网仍需很长时间;此外,还必须建设公路网,建立高效的机场和港口,发展集装箱运输,建立立体仓库,并将重建后的废矿用作地下仓库。(三)物流信息系统现代化。信息已经成为现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同时,应重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四)物流管理现代化。物流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应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两个转变过程中,应建立现代财务、成本、质量管理和科学决策体系。继续发展代理、配送连锁经营等新的物流方式和管理方法,发展集约型配送体系,实施委托代理制度,推进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如价值分析、价值工程、及时库存,甚至零和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