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族主义案例(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观察、分析――以中日、中韩关系为对象)
本文试图通过观察日,中和韩,中在对发生的一系列网络事件,分析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形成和特点。因此,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网民应该更加成熟,不应该随意玩弄民族主义。中国网络媒体在报道时应确保新闻事实准确,坚持正确的评论立场引导舆论,绝不戏弄和操纵民族主义。近年来,无论在舆论的形成方面,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族主义在日,一直呈上升趋势。
根据民族主义在中,的体现,他说得更清楚:“民族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不如说是一种情感或情感意识形态,它影响了今天所有重要的意识形态。”[注1]自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以来,强烈的民族主义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情感。虽然今天是进入,的全球化时代,但任何国家在处理国际问题或国家间双边关系时,都必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我们可以发现今天仍然是一个高度民族主义的时代,所以中国也不例外。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卖得很好,这表明中国大陆人民的民族主义整体升温。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在中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对和中国,的迅速崛起显示出不安。由于各种原因(如历史问题、主权问题、经贸问题、文化问题等。),与中国的冲突和摩擦仍在继续,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而在中形成的舆论也常常通过互联网表达出来。因为民族主义不依赖复杂的理论,它能最大限度地抓住普通人的心。当它与草根表达和快速传播的互联网相结合时,它无疑将成为一个天然的“完美搭配”,这大大增加了民族主义的扩张和能量。因此,在我看来,由民族主义和互联网结合而产生的“网络民族主义”可以从两个方向来定义:基于网传;互联网传播的民族主义言论、情感和思想;表达和鼓励民族主义情绪,创造和传播民族主义舆论,在某些情况下促进现实行动以达到预期目的。2003年,被誉为“网络舆情年”的中国,一系列国内外重大事件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在中与日,关系中的中,以下事件将中国网民的“反”情绪推向了高潮:2003年6月,国内民间组织发起了首次钓鱼岛主权宣示之旅,遭到了日;的强烈阻挠;8月,京沪高速铁路的技术方案计划采用日技术;8月4日,在日,日侵华军队在齐齐哈尔留下的一枚毒气弹伤害了中国;人民。9月18日,日(这一天被中国人民视为“日"的国耻”),来自日的游客集体前往;10月29日,来自日西北大学的日,学生在表演中诋毁中国。这些事件引起了中国,网民的强烈反应,甚至导致人们走上街头举行抗议。因此,新闻媒体敏锐地捕捉到了互联网上出现的这一强大思潮,“网络民族主义”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一些媒体报道和学者对论文评论的标题。例如,当时的代表性作品有:《国际先驱导报》年发表的报道,《网络民族主义发轫 百万签名递交日本驻华大使馆》年发表的文章(记者:韩宣,2003年9月19日,日),《网络民族主义掀开中国民族主义新篇章》(作者:李慕瑾,2003年9月23日,http://www . un . 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