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宿舍(北京大学早期保险学科发展小考)
偶然间,我惊喜地发现,北京大学保险学科的发展有很多传统和渊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一百年前。早在1902年,“保险”课程就出现在《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1910年3月31日,史静大学分校举行了开学典礼。经调查,“本月21日”是阴历2月21日,即1910年公历3月31日。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最早被命名为史静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
早在1902年,“保险”课程就出现在《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根据《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史静大学学术大厅有11门课程:数学、自然历史、物理、外语、地理、历史、轶事、财务管理、谈判、法律和政治学。其中,"财务管理"相当于今天的"经济学",其课程涉及三个学年:第一年提供财务管理的一般理论,每周4小时;第二年,建立了国家税收、公共财产和财政管理的历史,每周4小时;银行、保险和统计在第三年提供,每周4小时。此外,在对,“不学外语的人”规定“财务管理、谈判、法律和政治各增加一小时”,即有些学生的“财务管理”课程是每周五小时。这是北京大学史料中最早的保险课程记录
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史静大学堂应设立银行与保险系。当时,大学堂内有八所分校(注:“分校”相当于今天大学下的“学院”):经济大学、法科大学、文理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业大学、工程大学和商科大学。其中,在商科大学之下,有银行和保险系(注:“门”相当于今天大学学院之下的“系”)、贸易和贩运系以及海关系。根据当时的课程安排,银行和保险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保险业基础”,这是对三门要求最高的课程之一(注:本三门课程是外语、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基础):第一年每周3小时,第二年每周4小时,第三年每周2小时,三年总共18小时。从学时要求来看,“保险行业基础”课程相当于当今大学六门课程的能力。
1909-1910年间,史静大学的分校筹备工作如火如荼。1910年3月31日,史静大学分校举行了开学典礼。然而,由于师资和经费的限制,《奏定大学堂章程》年8个科目的46个科目的原宏伟计划大幅缩减为7个科目的13个科目。它们是:经科大学(石矛学院、周立学院、春秋左传学院)、法政大学(法学院、政治学院)、文理大学(中国文学学院、外国文学学院)、格致科大学(化学学院、地质学院)、农业大学(农学学院)、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矿冶学院)、商科商科大学(大学)最初计划建立三门,但在它被大幅削减后,银行保险成为唯一残存的成果。
北京大学的历史资料详细记录了这一准备和学校的开办过程。1909年《学部奏筹办分科大学情形折》记载:“除医疗部门外,必须监督屈永秋到庭,然后做好准备。”经科,的法律和政治科学、文科、格致科,的农业、工程和商科应该先成立”。1909年《学部奏筹办京师分科大学并现办大概情形折》记载“最初将三门,划分为几个省,现在计划先开设一门银行保险课程。”在1910年《学部奏分科大学开学日期片》,有记载说“首都是一所分支大学,部长的部门和大学礼堂的总监督计划开放刘廷琛.现在国内外各科的老师都来了。他们应该上更高的学校,有自己的学生。它们已经被仔细测试并分别接受。它定于本月21日开幕。”。经调查,“本月21日”是阴历2月21日,即1910年公历3月31日。
1912年,保险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根据《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制及其学科》、1912的记载,商科:有六所学校:银行、保险、外贸、领事、税务仓库和运输。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令》对作出了同样的规定。有学者认为,从学科设置来看,商科的三门专业比清末多,保险独立于银行保险,这不仅意味着保险本身的发展,也反映了民国初年保险业的繁荣和对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张亚光,2011: 《中国近代金融学教育考探》,《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第1号,2011]。].
当时,保险科学的课程包括:经济理论、商业数学、商业地理、商业簿记、商业理论、金融理论、商业史、商品科学、一般商业理论、商业经济学、一般保险理论、人寿保险、损害保险、歧义数学、应用统计学、商业政策,统计、民法导论、商法、破产法、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其中,“一般保险理论”相当于当今大学课程中的“保险原理”,“人寿保险”相当于“人寿保险”,“损害保险”相当于“财产保险”。
保险课程不仅提供保险,还提供经济学。1912年《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制及其学科》年和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令》年都规定在法科经济系开设“保险”课程。根据《国立北京大学学科课程一览》年1919-1920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本科开设“保险”课程,讲师是马寅初教授(注:马寅初曾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1919年,他成为北大第一任教务长和北京大学校长根据《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录》,1922,经济学教授马寅初,教授的课程,如银行理论,货币理论,保险和国际金融理论。
除了保险和经济学之外,还开设了与保险有关的法律和政治学课程。据《政治学系课程沿革说明书》记载,1917-1918年,法科, 北京大学政法系开设了“保险统计与算术”课程。1918年,《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记载,北京大学法科研究所法务部开设了“保险法”这一研究课题,教师左德敏教授《法学院法律学系课程一览》和《法学院政治学系课程一览》记载,1935-1936年间,法务部和北京大学政法系开设了“保险法”课程
在搜索历史数据的过程中,我们也捕捉到了一些零星的保险相关数据,也记录在这里。在为数不多的大学毕业考试试题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关于保险的问题。例如,在“考试与翻译研究系A班学生的完整毕业问题”中,商业经济学的标题是:“保险最近在各个国家都很流行,它是什么类型的?效果如何?你能给出细节吗?”1917年,法科, 北京大学,四年级学生王杰,写了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是《保险论》,导师是周家彦教授。1929年,北京大学图书部带着美国大学教材《人寿保险学》来到中文,该译本于192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目前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此外,在与北京大学,有着悠久历史的燕京大学论文数据库中,我们还发现了7个与保险相关的论文学士学位,全部来自燕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它们是:1933年黄志民写的《欧美各国失业保险制与劳动交易所之概况》,1935年何柱写的《吾国保险事业之发展》,1940年蔡纫芳写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导师胡继瑗),1941年张玉贞写的《我国简易人寿保险之研究》(导师胡继瑗),1945年渠川玲写的《抗战时期成都市保险业》(导师http://10052.com/)和《保险事业之损失赔偿与保费计算之研究》(导师http://《我国之保险业》)这些尘封已久却依然鲜活的话语,记录了大学生们对对保险的学习和思考,让人感触颇深。
摘要:本文是对北京大学,对保险学科早期发展相关史料的简单整理。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最早被命名为史静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正因为如此,我们推测北大早期创立的保险学科可能是中国大学保险学科发展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