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质量保证措施(试论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时间:2020-09-08 05:15:32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42

由于结构计算的需要,框架结构节点处梁端钢筋过密,钢筋与振捣混凝土粘结困难,容易出现以下质量问题:钢筋间距过小,不符合结构要求,甚至多根钢筋并排放置,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不能充分发挥钢筋的拉强度;节点核心钢筋纵横穿越错,混凝土振捣困难,在核芯区;易形成蜂窝和孔洞梁上部负弯矩钢筋密集,梁上部易形成普通裂缝。特别是在有多个箍筋的梁,必须先确定主筋的位置,箍筋的几何尺寸应根据主筋的正确位置来确定。

1.梁瑞部, 节点处的钢筋太密了

由于结构计算的需要,框架结构节点处梁端钢筋过密,钢筋与振捣混凝土粘结困难,容易出现以下质量问题:钢筋间距过小,不符合结构要求,甚至多根钢筋并排放置,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不能充分发挥钢筋的拉强度;(2)节点核心钢筋纵横穿越错,混凝土振捣困难,在核芯区;易形成蜂窝和孔洞梁上部负弯矩钢筋密集,梁上部易形成普通裂缝

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合理设计对梁段,确保梁上部纵筋净距不小于30mm和1.5d(即钢筋最大直径),下部纵筋最小净距不小于25mm和d。当钢筋设计成两排时,上下两排钢筋应避免交错; (2)根据规范规定,框架结构的剪力主要由环向箭头和混凝土承担,一般没有负弯矩钢筋,这也可以减少节点和梁瑞部;处的钢筋数量。(3)钢筋绑扎过程中,受力钢筋应尽量均匀布置,以保证钢筋间距满足结构要求。 特别是在有多个箍筋的梁,必须先确定主筋的位置,箍筋的几何尺寸应根据主筋的正确位置来确定。

2.钢筋接头处理不当由于对轴向受力的拉和偏心受力的拉构件中的钢筋接头以及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接头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轴向受力的拉和偏心受力的拉构件受力后,接头会张开,导致构件产生裂缝,从而严重导致结构失稳。

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钢筋接头的形式必须严格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轴线受拉和偏差的影响。受拉影响的部件中的加强接头应进行焊接;(3)在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2毫米的一级钢筋与直径大于25毫米的二级和碟形钢筋的接头应采用焊接;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中受压钢筋接头直径大于32mm时,应采用焊接;(4)对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接头,应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使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钢筋接头,对一级抗震等级应采用焊接接头,对二级抗震等级,宜采用焊接接头;(2)框架底部纵向钢筋的接头和剪力墙的加强部分,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采用焊接接头,对三级抗震等级采用焊接接头。2.1按要求控制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论是焊接还是绑扎接头端部离钢筋的弯曲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位于构件的最大弯曲距离内;(2)钢筋接头不应位于梁, 柱端箍筋加密区;(3)钢筋在同一构件中的接头位置要相互错。2.2按规定控制钢筋接头的长度;

2.3在绑扎框架内非焊接接头的长度范围内,按规定控制箍筋间距:搭接钢筋受拉,力时,箍筋间距不大于5d,不大于100mm。(2)搭接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大于10d,不大于200mm。地板的实际厚度

(1)设计图纸中应注意构件截面设计,根据构件设计截面与各种钢筋的交叉关系来确定钢筋的正确位置,并应在图纸中注明;(2)设计单位应注意配合各专业处理好预埋管道与钢筋的关系;(3)浇筑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并设置楼层上手标志,使混凝土浇筑有正确的依据。3.在梁,柱、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的现浇框架结构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在现浇框架结构中,由于结构设计的要求,梁柱和板的混凝土往往采用不同的强度等级。从构件的结构重要性和受力特点来看,这种处理是合理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弊大于利,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三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出现在一个浇筑平面上,增加了施工难度,延长了工期。此外,由于管理不善,低强度和低等级板很可能经常用高强度混凝土浇筑,而高强度梁或节点处则用低强度混凝土浇筑,从而导致潜在的质量问题;经常出现不正确的施工技术,如在楼板周围设置施工缝,在梁末端设置施工缝。处理不当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还会造成质量隐患。可以采取以下预控措施:

(1)结构设计最好采用统一的强度等级,以简化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但要使用一些建筑材料;(2)柱采用一种混凝土强度等级,梁和楼板采用另一种混凝土强度等级,节点处,采取了钢网分割等特殊措施,确保节点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的强度等级一致。在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节点处4号楼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振捣。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误解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钢筋不受腐蚀,保证钢筋的粘结和锚固性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由于法规不明确或设计、施工人员的忽视,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在梁或柱子中,只注意主筋的保护层厚度,而忽略箍筋的保护层厚度,导致箍筋外露或保护层厚度不足。(2)在主、次梁,交界处,主梁,次梁与板钢筋的关系不明确,导致板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或构件有效截面高度损失,直接影响构件的安全性。(3)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地上和地下柱应按规范要求采用不同的保护层厚度。设计师往往忽略这种差异,不进行特殊处理。施工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根据正常环境条件进行处理,导致地下部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其次,地下部分按基本环境条件处理,地上部分按正常环境处理。由于地下部分的保护层比地上部分厚,钢筋从地面出来后被支撑在外面,地下部分柱子的有效截面高度降低,存在安全隐患。

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正确处理构件中各类钢筋之间的关系,确定构件中钢筋的保护层和构件的有效截面高度,设计构件的截面。首先,根据规范要求,确定梁柱中箍筋的保护层厚度,即确定箍筋的正确位置。主筋保护层厚度可采用d1(a为箍筋保护层最小厚度,d1为箍筋直径),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以确定主筋的正确位置;钢筋在交叉点的正确位置可根据上述方法确定;根据各种钢筋的正确位置,确定相关构件的有效截面高度并进行配筋计算,在施工图中标出相关构件中钢筋的正确位置。(2)正确区分同一构件的环境条件,区分对不同环境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地下部分的柱截面可以扩大,以满足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同时可以保证柱钢筋上下位置的一致性,以满足钢筋的受力要求。

5.暴露主筋和缝隙中心法由于竖向结构浇筑高度不当,未采取相应措施;钢筋组装时无保护层垫块,或垫块数量少,与主筋的粘结薄弱、松散,导致主筋混凝土保护层损失;混凝土人体模型后,由于振动操作的误差,钢筋发生位移。混凝土成型后容易露出构件的主筋。(2)由于二次浇筑混凝土在节点处, 朱留清扫了口或没有仔细清理干净;二次浇筑节点处直接浇筑混凝土,不铺设同强度等级的砂浆,振动不密实,混凝土离析,粗骨料集中;施工缝有杂物,梁和节点处柱之间容易产生夹渣层

上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作文800字(道是无情却有情作文600字)

下一篇:读红与黑有感300字,红与黑感悟和启示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