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农民工(农民工政治参与:困境与反思)
笔者期望农民工有序参与而非无序参与,所指的参与是指合法参与;农民的工政治参和行为是指他们在行动本身中的政治参与,但不包括复杂的主观政治认知和影响行为的各种意识和动机。简言之,农民工政治参的内涵是指农民工通过自身行为合法有序地影响政府、社区、单位或组织的公共决策的行为。农民工的日常政治参与行为主要包括基本权利保护参与、选举行为以及其他合法利益诉求和表达。
农民工政治参是中国公民参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对公民个人而言,政治参与可以增强他们的权利和法律意识,有效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自己公民的表达和要求。就对社会而言,它有利于解决社会不平和矛盾,有利于城乡社会的协调和互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就对国家而言,它有利于改革和完善不公平的二元体制,有利于通过系统的顶层制度设计来保障每个农民工的合法政治表达。解决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然而,现行制度缺乏对对农民工政治参,的安排,农民工在政治参与方面面临一系列困难。如何满足城市化大趋势下农民工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二、农民的工政治参及其困境
在认识和理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困境之前,有必要解读对,政治参与困境的内在机制,从而理性看待政治参与困境。大量农民工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动,主要是作为生产力因素。首先,对农民工的经济理性预设——将农民工定位为流动劳动力商品,期望他们发挥最大的经济生产效益——使农民工的身份本质仍然是“农民”。当劳动力买方市场给予他们不公平的经济和物质待遇时,农民工选择了“用脚投票”,他们要么回家,要么流向收入更高的地方。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东部地区的制造业生产和全球制造业供应链推动了农民工的滞留;从中间层面来看,这是地方政府在劳动力服务回归和取消移动系统禁令的基础上“释放”到对工作的动力;从微观层面来看,主要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挣钱和获得物质回报的迫切需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经济利益的刺激都是农民进城务工的内在和根本动力,也是农民工身份的内在属性。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利益超越了政治需求,掩盖了缺乏基本政治权利的许多细节。农民工流动开始以来,工政治参农民的困境就被时代和制度背景预设了。从现实角度看,农民的工政治参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参与领域导致农民的工政治参和边缘化。农民的工政治参和要求没有得到城市,的回应,相应的参与机制严重缺乏。农民工政治参: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返乡参加农村社区政治活动;二是参加工作单位或其组织的政治活动;第三,参与城市社区组织的政治活动受距离的限制,农民工无法参与村庄的日常政治活动,返乡参与村庄选举的比例也在下降。因此,农民工的工作单位或组织以及农民工居住的社区成为农民的工政治参和新的阵地。通过对工政治参和郑州,农民的调查,对, 张勇濂发现:(1)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存在,城市各级政府都做出了各种限制,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再就业和对农民工的就业。因此,目前我国农民工主要以流动就业为主,很多农民工根本没有具体的单位,所以没有办法谈政治参与。少数在正规单位或组织工作的移徙工人很少参加政治活动,如工人代表大会和工会。(2)在农民工居住的城市社区,由于户籍制度将农民工排除在社区选民资格之外,社区居民不接受农民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即使农民工对社区政治参与有着强烈的期望,他们也无法在正式制度保障下参与社区政治活动。[2]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工作单位或居住社区的政治参与现状不容乐观,短期内,由于政治诉求和权利表达意愿的增加,制度性的社会原因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2?社会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民工政治参,的社会基础薄弱,使得正常合法的利益表达效率低下,削弱了理性的集体行动能力。社会组织是培育政治民主的基本场所,是利益诉求合法化、理性化的基本途径。参与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参与技巧进行培训,如民主协商、利益表达和谈判。对对提高移徙工人参与政治和国家事务的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最近的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参与社会组织的情况并不乐观(见表1)。社会组织是农民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如果社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社会资本培育、社会交往与合作等基本社会功能,农民工的政治诉求就能够借助这些组织平台得到有序而理性的表达。
(节选)
上一篇:一个孤独人的自白(丑人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