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发展(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标志着传统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面对对,的挑战,中国城市必须探索一条新型的绿色发展道路,以达到“城市整体功能最佳化”,满足“人与自然健康发展的需要,实现清洁高效的资源和能源,健康宜人的自然环境,完善舒适的基础设施,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中国城市社会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城市绿色发展: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现代化水平。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与“城市病”齐头并进。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城市化?如何使城市真正成为资源有效利用和集约生活方式的现代体现?人们越来越重视并理性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在聚集和展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资源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城市现代化往往被视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目前,世界上约有36亿城市居民,尤其是发达国家,近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和人们的生活。然而,纵观世界城市化进程,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17世纪起源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欧洲的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由于基础设施的短缺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一些国家先后经历了一些现实问题,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疾病蔓延、社会发展停滞等。导致了突出的社会问题,直接危及了人们的正常生存和发展。这一沉重的现实迫使这些国家反思其在对的城市化战略。直到1995年,当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联合国人居中心秘书长沃利恩道,在年底,为《城市化的世界》一书作序时,他仍带着极大的焦虑写道:城市化可能是无与伦比的光明未来,或者是前所未有的灾难的凶兆。惨痛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不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城市化可能带来灾难。
城市化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人口从1.7亿急剧增加到近7亿,一批,出现了具有重要影响和发展活力的城市群,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3]。然而,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中国的城市化正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虽然中国的现代化走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城市化道路,但由于综合国力竞争的压力,人们仍然有着关注增长的渴望。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已成为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并由此产生了“国内生产总值第一”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总体上对经济效益感到满意,但对生活的生态和自然环境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人口膨胀、资源过度消耗、交通拥堵严重、雾霾天气持续以及各种污染事件日益受到人们的批评,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却发现我们为所谓的“增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中国如何避免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缺陷,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答案是,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城市化道路,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发展道路,跨越现代发展的“卡迪夫峡谷”。
二、中国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高度重视城市的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城市的重大战略目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和麦肯锡公司已经建立了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从对的基本需求、资源充足性、环境健康、建筑环境和可持续承诺五个方面评价了对中国市的整体绿色发展状况(见表1)。
总的来说,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有所改善,人们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一些指标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些指标反映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存在三大矛盾。
首先,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的资源消耗总量居高不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采取了粗放型发展模式,城市化进程始终伴随着资源消耗的快速增长。2011年,中国消耗了全球约50%的钢铁、水泥和21%的能源,但其总产量仅占全球的11%。按照这种方式计算,如果经济总量翻一番,中国将消耗世界上所有的钢铁和水泥以及40%以上的能源,而中国人口仅占世界的19%左右。高消耗的增加导致更多的废物排放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11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一个空气质量数据库。在世界上91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城市和近1100个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中,海口是中国,排名第830位的最佳城市,北京排名第1053位。2013年1月,从中国东北和华北到黄淮和江南,中国发生了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了130多万平方公里,影响了6亿人[5]。严峻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高资源消耗、高扩张、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绿色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持续增加。全国约三分之二的城市氨氮含量和PM2.5浓度高,空气质量不达标;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地下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2011年,它被列入139个地级市和12个区、县级市,水质差和极差的占55%。由于过度开采,20个省级行政区域共有70个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总面积65000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场的存量正在增加,2011年达到70多亿吨。由于缺乏垃圾处理能力,全国667个城市中的近200个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局面;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2.25亿辆,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长3.5%,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1)]。与对,相比,绿色科技创新发展缓慢。绿色科技有助于缓解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然而,由于风险和成本的制约,人们仍然没有重视绿色科技创新。大多数企业缺乏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绿色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绿色技术创新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不强。一方面,企业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们对对的高成本和长研究周期感到气馁。实现绿色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并且难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6]。(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