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20条(我国职工参与公司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其核心问题。国内法学家、经济学家对,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其中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问题近年来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比较分析对,等西方国家员工参与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员工参与制度,以完善我国的立法,鼓励和保障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关键词]公司治理,员工参与和地方特色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潜力,充分发挥企业的效率,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的公司法都规定了员工参与公司机关的制度,但是没有法律制度。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国家的员工参与公司治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探讨中国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方向和制度安排。在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找出适合当地情况的中国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
西方国家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的比较分析
(一)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体系的建立
在长期的探索中,西方国家引入了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体现了职工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原则,形成了资本所有者和企业职工共同治理企业的新型公司治理结构。所谓员工参与公司治理是由公司的法规决定的一种民主管理制度,员工参与公司的决策机构,干预公司的决策程序,影响公司的决策结果,监督公司决策的执行。“雇员参与”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相关立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到目前为止,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
传统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确立了股东本位原则,公司被简单地视为股东获取利润的工具,“公司利益”被视为“股东利益”的同一个词。只有以所有权形式为公司提供物质资本的股东才享有公司权力。他们不仅享有对对公司财产的剩余索取权,而且还享有对对公司经营的最高控制权。“股东最关心和监督公司的运作,比公司的其他参与者更有动力纠正经营者的懈怠和道德风险。然而,自20世纪初以来,这种理想化和规范化的公司治理模式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挑战,员工参与公司治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员工利益领域的体现。根据这种观点,股东只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之一。此外,员工、消费者、客户、当地射社区、其他受影响的公司以及受公司影响的公众都与公司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因此他们也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没有这些利益相关者及其在公司中的权益,公司作为一个组织将无法生存,而公司是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围绕权益的获取和保护进行合作博弈而形成的网络。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中,员工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工人的工作、生活甚至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只有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在将体力和智力作为资本投入企业时,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与这种特定的“人力资本”投资相关的风险。特别是当高度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投资对财富创造极其重要时,员工也是股东,他们也是剩余索取者,并成为剩余风险承担者。“现在的经济不是劳动创造价值的单要素经济,而是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财富的双要素经济。”现代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多利益联盟,它不仅是资本的联盟,也是劳资双方的联盟。作为劳动者,员工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西方国家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及其成功经验
作为一项制度,员工参与公司治理是在20世纪后确立的。由于各国的立法环境、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也不同。从目前主要市市场国家的实践来看,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英-美模式,其特点是高度分权和股权分置;机构持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较弱;单层治理结构,公司没有监事会,董事会履行监督职责。(2)日本模式,法人持股比例高,经营者在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公司内部的决策权和执行权是统一的,监督和约束主要来自公司外部,一是来自交叉持股公司,二是来自银行的监督。德国模式,股权高度集中,银行参与公司治理;双层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责明确,相互制约;员工参与决策系统,企业通过员工代表参与监事会和员工委员会,实现他们在企业管理中的“共同决策权”。不同形式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和程度不同。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工人的参与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方式:
1.信息参与模式
信息参与是指公司员工通过特定的机构或劳资协议参与公司的管理,有权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并向公司决策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这种参与更有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