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信息素养的不同层次(信息素养组成部分)

时间:2020-06-10 06:42:59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37

《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效能评价体系*》

本文是一篇关于自学考试毕业论文的范文,也是一篇关于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与评价体系的硕士学位论文的范文。

钟欣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运用教学有效性理论对信息素质教育进行评价,从“效率-效果-效果”三个维度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对教学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初步提炼出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的观测点,构建了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为信息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信息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分类号]G252

介绍

信息素养培训课程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信息素养在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中地位的逐步提高,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内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质量?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推动信息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课程改革必须以对教育效率的客观评价为基础。通过对课程教育效率的测量,考察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确定课程改革是否需要以及改革的具体方向。

教学有效性是国外常用的课程评价标准,近30年来得到国内学者的认可,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教学活动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评估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完成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2.1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内涵

教学有效性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教学的科学运动。其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英国学者奇里科在《学校教学效能》中提出,教学有效性主要关注某些教学活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达到理想状态。在讨论中,指出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也就是说,教学有效性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工作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来衡量教学质量。随后,学者们也提出教育经费的支出应该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挂钩,教育经费的支出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益应该作为评价教学工作的标准之一。[1]随着学者对教学有效性概念的深入探讨,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日益扩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可以被广泛接受的定义。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教学效率已成为新兴教育管理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课程评价的关键问题。

从本质上讲,揭示教学效率的内涵应该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描述。也就是说,高教学效率的教学应该遵循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达到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教育价值和社会效果的教学活动。

2.2教学效果评价的三个维度

教学效果是指基于教学活动对学生所作的改变。具体而言,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在传统的结果维度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学效果通常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教学活动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组织和教授的课程的质量。它还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和掌握的程度。根据学院研究协会李?ACRL)发布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确定信息需求的能力、检索特定信息的能力、评价信息价值的能力、运用信息实践的能力以及合理合法地运用信息的能力。[2]因此,学生能否形成上述五种信息素养能力以及通过信息素养教学活动获得能力的程度是评价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效果的结果观察点。

教学效率是指教学投入在单位条件下获得的教学产出。传统的效率概念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在教学效率中,教学投入不仅与时间有关,还包括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活动所投入的精力和努力。教学活动具有从教学活动的结果维度评价教学效率的作用。然而,如果这样的结果是以不成比例的高投入为代价获得的,那么即使教学效果完全符合教学期望,也不能称之为高绩效教学。假设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投入是恒定的,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环境和课程设置也是恒定的,那么影响学生最终学习收入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教师的教学行为越有效,教学投入越少,教学效果越好。在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师们讨论的重要话题。为此,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如记录微课和灵活利用学生零碎的学习时间。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掌握检索技能的效率;采用集体备课的方法,汇集全体教师的智慧,浓缩教学内容,组织课程结构。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同时减少了教学投入,从而提高了整个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由于教学效率的评价维度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考察获得评价结果的,因此教学效率的考察是评价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效率的过程观测点。

教学效果是指从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即教学活动的收入、教学价值的实现和社会效益。具体而言,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符合特定的社会教育需求。高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变化,而且要求教学活动的效果符合教学目标,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宏观要求。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定义为通过信息素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需求。信息素养作为21世纪大学生的核心素质之一,是保证当代大学生参与知识社会建设的必要能力。美国大学与研究协会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如图1所示,教学效率高的教学活动是符合教学规律和社会需求的教学。它们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和有效教学。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方向。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空话。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要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只有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课程改革才有意义。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通过教学活动过程的浓缩,在不降低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教学成本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4]总之,在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改革中,三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效果导向、效果导向和效率导向。

3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效果评价观测点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以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基本的评价依据,而很少关注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社会效果。然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多维、多观测点出发,综合考虑教育的全过程和长远的教育效果,综合评价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3.1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观测点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指出,信息素养是21世纪大学生的要素支撑,是提升其他素养能力的基础素养。因此,信息素质教育的预期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形成信息获取、生产和共享的综合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五种能力。

(1)信息需要挖掘能力。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他们的信息敏感性,特别是利用网络社区获取前沿信息的意识。[5]拓宽学生的信息视野,辩证地利用全媒体信息作为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智囊团,以开放的心态挖掘自己的信息需求。

(2)获得信息结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传统信息检索课的主要目标。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还需要掌握综合制定信息搜索策略和确定信息搜索优先级的能力。

(3)信息价值评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抽象推理信息价值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价值分析素养,进而形成批判性思维。[6]让大学生养成辩证评价信息价值的习惯,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在信息海洋中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有用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素养。

(4)使用有效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的终点在于信息的使用,只有使用过的信息才能实现其价值。[7]在大学生的学习中,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运用有效信息创造新的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上,即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合法使用信息的能力。在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格和反复禁止学术不端等非法使用信息的矛盾下,引导学生形成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的正确价值观是信息素养教育的社会责任。

以上五点是信息素质教育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观察点。[8]此外,各种因素如

教师素质主要包括三个观测点:积极的教学价值观、强烈的教学责任感和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学价值观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应该实现什么样的理想目标以及为什么要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解,是教师对教学行为的主观期望和价值判断。教学责任感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意识,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强烈愿望。这是一种建立在积极的教学价值观基础上的心理认知,值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上。[9]教育和教学知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是教师可以学习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知识的集合。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学科知识储备要求教师具备信息科学、文献学和图书馆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能够回答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相关问题,能够轻松分析给定知识点的重要、困难和逻辑关系。

教学组织主要有三个观察点:灵活的课堂控制能力、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能力的柔性控制是教师教育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做充分而细致的准备,以确保课程能够按照教学计划顺利进行。在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的教学准备不仅需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科背景、信息素质基础、信息需求点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的放矢,准确地击中学生的信息需求。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课程学习,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观察点。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信息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二是联系学生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发现新的信息需求点;第四,我们不仅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负总责,还要因材施教。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制约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有序的课堂组织、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的课程负担、科学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同时,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投入也是教学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网络课程的录制等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3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观测点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学生的个体效果和整体社会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在学生的个体效应水平上,考察信息素质教育的个体效应是通过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基本信息素质能力,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对信息能力要求的主要观察点。整体社会效果的实现是基于个人效果的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在一定阶段提高大学生的基本信息素质,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根本价值。

4提高教学效率

明确信息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突破专业教育的局限,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核心通识教育体系。当今社会更加重视通识人才的培养,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跨学科视角和思维的通识人才,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处理多学科背景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少数高校开设了本科生必修课,但很少有高校将其纳入研究生必修课体系。只有正视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开设信息素质教育必修课,最大限度地增加信息素质教育的受众群体,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4.2注重课程设计,寻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形式单一,主要是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教学内容已经过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高效的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局限于“教学-实践-评价”的简单模式。相反,它应该灵活地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信息素养,真正解决学生的信息需求,课程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4.3改进教学模式,与专业教师共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虽然大多数高校都率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绝不是图书馆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图书馆员和专业教师通过嵌入式教学或合作教学共同完成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实践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等。信息素养教育。专业教师将专业背景与信息素养相结合,实现资源与知识的互补,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4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效率有多种途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实现教学效率可持续提高的最佳途径。截至2015年3月,我国高校中仅有13%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师具有专业学科背景,高校中的信息素养教师大多是非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非专业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课堂控制、知识点掌握和教学系统梳理上,降低了整体教学效率。因此,提高教师信息科学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尽管教学效率评价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为科学规范地评价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教学效率评价需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效率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教学效率评价结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推进信息素质教育改革,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精简

上一篇:我家的客厅作文120,一年级我家的客厅50字

下一篇:教师节作文150字作文,教师节作文100个字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