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入党申请书(新中国成立论文1000字)
本文是一篇研究论文模型及其建立、文献综述和滇西硕士论文模型。
跨境民族是指历史上属于同一民族的民族。由于政治、经济和历史原因,他们生活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共同边界地区。他们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空间、宗教信仰、语言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共性。中国云南的西部与缅甸接壤,是穿过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唯一途径。它是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缅甸的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掸族、克钦族、德昂族和傈僳族五个民族属于跨境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滇西、中缅跨境民族学术研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包括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个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尤其是近年来。对滇西、中国和缅甸跨境民族的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通过《知网》对建国以来滇西、中缅跨境民族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收集整理了60余篇相关成果,包括社会、思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安全、婚姻、艺术等相关内容。
■中缅边境民族社会与意识形态研究
中缅边境民族社会问题研究主要是指滇西跨境地区民族间存在的社会现象,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贫困问题、家庭问题、犯罪问题、生态问题、管理问题等。进行专门研究。意识形态研究是指对滇西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的共同价值观、思想观念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主要代表论文有《云南边境县政府跨境民族事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缅边境城镇缅甸籍人员生计方式与生活空间—基于云南瑞丽的调查》《嫉妒关系对中缅边境傈僳族跨境迁移和族群认同的影响》《云南跨境民族的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实证研究》等田2017年1月发表的《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的认同研究》文章。对云南德宏瑞丽的缅甸工人和商人进行了深入调查,指出了“跨境民族缅甸人”和“跨境流动民族缅甸人”的结构性差异,并讨论了他们的生计、生存空间和宗教实践。村晓红2010年7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缅边境城镇缅甸籍人员生计方式与生活空间—基于云南瑞丽的调查》探讨了滇西德宏各民族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指出了滇西、中缅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意义和特点。
■中缅边境跨境民族教育研究跨境民族互动中的边境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涉及国家规则和文化等安全问题。国家对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是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窗口,也是建立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大力发展滇西边境跨境民族教育。稳定中国西南边疆意义重大。中缅边境跨境民族教育的相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纹身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等多篇文章。卢娟硕士论文《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的认同研究》,2008年完成。介绍了云南省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的空间范围(即地理位置概况)、德宏州及缅甸北部的教育概况,并进一步介绍和分析了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的现状以及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同时,分析了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沦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软实力》,何庆莹2013年7月出版。文章分析了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跨境民族教育选择的因素
■中缅边境跨境民族文化和历史研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和身份象征。滇西跨境民族与中缅有着非常密切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关系。对跨境民族的研究必然要研究他们的传统民族文化。近年来,学术界和相关专家对中缅边境跨境民族文化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包括民族文化互动、文化交流、文化变迁、文化史、节日、习俗和文化等。所收集的文献主要包括稀有民族传统节日《论云南高等艺术院校设置跨境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课程的意义与作用》 《学校教育与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塑造》的文化创新——以景颇族“木瑙歌”为例,对稀有民族《云南跨境民族外籍学生教育现状分析》的阿昌族历史进行初步研究。郭嘉吉发表在《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的“位育”之道》、《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境民族教育研究》、2015、《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境民族教育研究》号的文章中指出:要“把边境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确立为‘文化繁荣、文化睦邻’,用经济发展的硬实力支撑文化软实力的繁荣,把文化繁荣确立为‘繁荣昌盛’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民族、宗教和文化交流。妥善处理跨境民族婚姻交往带来的问题。秦英发表于2014年《云南跨境民族外籍学生教育现状分析》期l,《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境民族教育问题》,笔者以滇西传统跨境民族德宏景颇族“木脑宗戈”为例,从类型、形式、内容、组织者、参与者等方面分析阐述了传统跨境民族“木脑宗戈”的文化创新。并进一步提出文化创新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继承民族文化。
■中缅跨境民族经济和旅游研究
历史上,滇西中缅边境的跨境民族之间山水相连,关系密切,保持着密切的商业往来。滇西跨境民族间的经济互动是民族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缅边境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根据收集到的文献,滇西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经济和旅游发展的相关成果相当丰富。然而,研究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滇西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经济研究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变动背景下中缅边境地区劳动力国际转移的研究。“桥头堡建设背景下德宏对缅贸易发展研究”《云南周边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互动与边疆繁荣稳定》,康浩等,2010年5月完成,硕士论文010。3010.文章分别对中缅景颇族和克钦族的历史渊源、社会经济特征、经济状况、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同时,指出边境跨境民族经济发展有利于中缅边境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张梦瑶于201 3年4月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云南瑞丽地区中缅边境跨境少数民族的文学研究》。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阶段,探讨了中缅跨境区域空间结构模式和合作主体模式的构建,并进一步阐述了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应选择的路径。高燕芳发表于2017年《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中缅边境跨境民族体育文化变迁研究》号24 《跨境民族文化的异同与互动——以中国和缅甸的德昂族为例》。文章认为滇西德宏与缅甸有着深厚的地理、民族和经济关系。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昆-保-芒-瑞”经济区的实施,为中缅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机遇,并阐述了德宏-中缅电子商务的现状。进一步提出发展中缅跨境电子商务的对策和建议”.秦始皇在《德宏对桥头堡建设背景下缅甸贸易发展的研究》一文中提出
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关系到国家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总体政策。滇西-中-缅边境跨境民族之间的互动,必然有许多不利于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因素。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不安全因素,研究它们的应对战略和措施,维护它们所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收集的文献来看,滇西中缅边境跨境民族安全与稳定的研究成果包括《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中缅边境友好往来中的使用现状分析》 《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差异比较分析》 《云南社会科等》 《云南周边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互动与边疆繁荣稳定》 《民族论坛》 《跨境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创新一以景颇族“目瑙纵歌”为例》等。陆云发表了一篇题为“克钦和果敢难民问题对中国边境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的文章。2017年第《中缅边境地区景颇/克钦族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期。针对缅甸克钦邦和果敢地区的难民问题对中国滇西边境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公共安全、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及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认同,提出了应对措施。冯顺发表于《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经济与民族关系的崭新发展》,2016年第5期,《藩宏州发展中缅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从多维视角审视中缅边境。阐明其不安全的扩散机制。文章进一步认为,“随着未来边境安全问题的复杂化,中缅边境迫切需要一个治理领域更广、制度框架多边、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治理机制,以应对更大的挑战”。
■中缅边境少数民族婚姻研究滇西边境和中缅边境的少数民族不仅山水相连,而且血缘关系密切。各民族一直保持着频繁的婚姻交流。根据德宏州统计局的统计,仅2015年就有13403人进入该国通婚。因此,中缅跨境民族婚姻自然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必须关注的问题。从收集到的文献和信息系统来看,关于滇西、中缅跨境民族婚姻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代表性结果有《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构建与路径选择》 《中缅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可行性研究》 《中缅边境地区景颇碗钦族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构建与路径选择》 《中国商论》 《藩宏州发展中缅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等。研究内容涵盖滇西、中缅跨境民族的历史变迁、人口安全、婚姻管理、婚姻动机。杨小兰发表于《缅甸克钦、果敢难民问题对中国边疆安全的影响与对策思考》(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中缅跨境安全复合体及其治理《云南跨界民族的宗教安全问题探析》,关于婚姻方式与子女地位。他分析了滇西德宏、中缅跨境民族婚姻面临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跨境民族婚姻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梅莹发表于《德宏州中缅边境民族关系面临的问题和对策》,2015年第4期,《非传统安全视域下的中缅跨界民族问题与应对策略》,据认为,近年来,中缅边境地区跨境婚姻逐年上升,原因有三,即外部动力、内部需求和* * * * * *联系。外部动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地域条件、社会形势和历史文化。内部需求包括三个方面,即婚姻主体的低婚姻成本和适龄婚姻。* * * *链接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的媒介”和“物质媒介”.
■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的其他研究
除上述研究成果外,从其他不同角度研究滇西中缅边境跨境民族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他们的研究内容包括艺术、体育、音乐、宗教、分布和特点。我国著名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教授的许多文章,已经涵盖了滇西、缅甸和东南亚跨境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并对跨境民族音乐研究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对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云南中缅边境毒品犯罪现状及打击对策》 《中缅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地缘政治的影响研究》 《大理学院学报》 《国际安全研究》偏远民族和跨境音乐文化等。两者都涉及对跨境民族音乐文化的大量研究。2014年4月完成的硕士论文《中缅跨境安全复合体及其治理》,从音乐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对中缅跨境民族常用乐器“象脚鼓”的造型、类型、演奏方法、人文精神、文化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徐祖祥在2016年第3期《从民族内婚到跨国婚姻:中缅边境少数民族通婚圈的变迁》上发表了他的文章《芒市跨境婚姻及其对边境人口安全影响分析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20世纪50年代前、50-70年代和80年代后三个历史时期中缅跨境民族地区基督教互动的历史模式和阶段特征,深入分析了影响跨境基督教互动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张娜认为体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它可以超越国界、文化和意识形态。中缅边境应丰富边境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中缅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发展。杨在鹏在2017年第2期《中小企业管理与技术》上发表了他的文章《桥头堡建设战略下中缅边民跨境婚姻管理创新探索》。以滇西德宏州为例,分析了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在民间交流、经贸往来中使用的语言和特点,阐述了民族语言翻译对促进中缅友谊的积极作用。
■中缅跨境民族文献综述
通过梳理建国以来滇西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的研究成果和文献,我们发现学术界对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中缅合作、昆-保山-芒市-瑞丽经济区对外开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战略背景下。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相关专家越来越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的数量相当丰富。这项研究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体育、安全、婚姻、宗教、艺术、地理和其他领域。其研究方法和手段也非常多样,包括实地调查、经济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社会学研究方法、民俗学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同时,以往的研究成果还存在许多不足或不足,需要学术界和相关专家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具有强烈政治性和争议性的“跨界族群”概念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被广泛使用,而“跨界族群”等更合理、更科学的概念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使用。其次,通过文献综述,发现以往对研究成果的研究存在严重的片面性。对中缅边境跨境民族中中方的民族状况研究较多,而对缅方的研究较少。研究人员对缅甸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缺乏深入的实地调查和其他调查,使得研究结果缺乏可信度。第三,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学术界对滇西、中缅跨境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仍是空白。滇西中缅边境跨境民族共同文化遗产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保护和发掘。中缅两国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面的制度、政策和机制仍是空白。今后,相关部门和专家仍需关注这一领域。第四,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学术界对滇西中缅边境跨境民族艺术的整体研究仍然薄弱,对边境民族的研究存在片面性。其他国家不同民族在艺术领域缺乏双边研究,导致无法系统地考虑跨界地区艺术存在的发展、变化和合理性,也无法考虑艺术空间(地理和文化空间)和艺术体系的完整性和完整性。跨境民族艺术的形成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和整合。对于艺术多样性在时空演变过程中的形成,很少或根本没有研究。边境民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应以地域整体性为基础,在艺术领域对其他国家同一民族中不同民族的发展演变进行比较研究,进行跨境文化艺术交流研究,进一步探索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艺术观念、艺术价值、艺术审美和艺术行为的差异性,最终为东南亚艺术学术界的推进和东南亚艺术整体研究的形成做出贡献。这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是本研究的切入点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
参考:
1]田肃。基于[瑞丽调查的中缅边境城镇缅甸国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民族杂志,2017 (01): 75 ~ 121。
[1]村小红。中缅边境跨境民族认同研究领域。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 (7): 192 ~ 193。
[3]卢娟。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研究p]云南师范大学,2008。
[4]何庆英。云南跨境民族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丁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01) : 77 ~ 82。
[5]何岳。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境民族教育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04) : 35 ~ 41。
[6]郭佳吉。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与云南边境社会科学繁荣稳定,2015 (06) :117 ~ 122。
[7]秦英。跨境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创新——以景颇族《木讷歌·[》为例。民族论坛,2014 (01): 42 ~ 43。
8]康浩。《中缅边境地区景颇族/克钦族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特区。云南大学,2010。
[9]张梦瑶。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构建及路径选择。云南财经大学,2013。
[10]高燕芳。德宏州关于发展中缅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丁中国商业理论,2017 (24) : 64 ~ 66。
秦始皇。建桥背景下德宏对缅甸贸易发展的研究
[16]初步云。中缅“象脚鼓”乐器文化比较研究[中国音乐学院,2014。
[17]徐祖祥。中缅跨境民族地区跨境基督教互动的历史形态与阶段特征[[J].世界宗教文化2016 (03): 78 ~ 89。
[18]张娜体育文化在促进中缅边境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困境[[]。军事体育杂志,2014 (01): 83 ~ 85。
[19]杨再鹏。《中缅友好交流中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技术,2017 (02): 109 ~ 110。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以上评论:有助于建立写作和文献综述,以及硕士学位、本科学位、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论文题目中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