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语文教育本科(语文教育是专科还是本科)

时间:2020-06-17 21:09:16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43

《双导师制下高师院校语文教育类实践课程体系优化》

本文是关于语文教育毕业论文模板、课程体系、导师制和教育本科论文模板的研究。

[摘要]目前,河南省各师范院校实施的语文教育教学“双导师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师分离的问题,但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师范院校也需要在“双导师制”的基础上,全面优化语文教育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关键词]双导师制;中国教育;实践课程;最佳化

[数字分类。]]H191[[文件识别码][条款编号]1672-8610(2018)05-0084-05

doi :10 . 3969/j . ISSN . 1672-8610 . 2018 . 05 . 013

众所周知,2011年,教育部在总结部属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该文件发布后,各省、直辖市师范院校反应迅速,实施了“双导师制”。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的意见》(教师[〔2012〕828号)。实施“双导师制”试点。该文件明确指出了教育课程“双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内涵、学科领域和管理评价机制。2013年和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教师[〔2013〕839号)和《关于做好2015年度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实施工作的通知》文件。

“双导师制”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河南省教师教育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的一体化。这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双赢的举措。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育课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意义和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值得关注和解决。

一、“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对中国教育的意义

就语文教学而言,“双导师制”不仅实现了大学教师和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中小学学生的机制,也完成了大学教师和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全面推进高等师范院校语文课程教师和中小学语文教师双向流动,大力推进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掌握语文学科理论体系的学校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实践经验不足。校外导师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和管理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但缺乏对学科知识的系统研究。校内和校外的导师有不同的侧重点。“双导师制”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师范生语言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也促进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双导师制”下的语文教育教学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突破了强调课堂教学、知识转移而忽视课外实践和技能训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新途径,培养了师范生的开放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了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协同创新。

江忠云/双导师制下高师语文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江忠云/双导师制下高师语文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二,语文教育课“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虽然目前的课程

1.对“双导师”人数的总体需求仍在增加。总的来说,高校辅导员每年都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相应的科研工作量。除了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之外,中小学校外辅导教师还要参加集体备课、讲课、评价、观察和竞赛课等。因此,在“双导师”的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精力薄弱、效果不佳的问题。显然,增加“双导师”的总数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校内导师应该深入中小学校园生活。高校的班主任不能满足于与一些中小学师生的课堂交流和沟通。他们还应更加努力地理解和熟悉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管理的具体问题,努力解决合作不成熟和指导不力的问题。

3.中小学校外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也应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学习时间,实现教室之间的零距离联系。中小学校外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真正融入大学课堂。他们不应该满足于课堂交流和与一些师范大学生的交流,而应该有计划地给不同年级的师范大学生讲课和指导。当师范大学生深入中小学校园时,他们不仅要充当家庭作业和批改作业的辅导教师,还要参与教学计划实施的各个环节,包括上课、辅导和班级管理。

目前,在“双导师制”背景下,师范院校的语文教育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学对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需求?如何深化高校语文教学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师范大学能为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后能力提供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学校内外的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如何实现无缝连接?诸如此类,这些都是目前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优化的目标和方法

(一)优化目标

1.建立高师院校与地方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依托“双导师制”,通过上述改革创新,全面规范学校与高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交流和共享机制。

2.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实现校内外教师和师范生双向流动的制度化。师范院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应当将“双导师制”考核纳入本单位和个人的年度考核体系。要真正实现优秀的教师和师范生,他们必须有“双导师制”的背景经验。

3.扩大语文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优化。通过改革和优化,优化的经验应该延伸到普通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之正常化和规模化。

(二)优化思路和方式

依托“双导师制”,全面优化语文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些想法和方法如下:

1.优化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教育家叶澜说:“教育制度是先选择功能,后形成结构的制度。只有确定教育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才能进一步制定教育目标,构建教育体系,选择教育内容,安排和组织具体的教育活动等。”[1]也就是说,师范院校培养人才的理念必须与当前中小学教育实际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员培训目标和计划。“教育计划决定了人员培训的规格和类型。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知识为基础”,教学是其基本目的“知识型”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术型、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但实践能力不强[2]由于传统教育理念更重视知识体系的培养和完善,即以知识为基础,因此,在“双导师制”下,师范院校的语文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应根据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和中小学师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更新和变革。有鉴于此,在原有培训计划、在职实践和支持教育的基础上,从大一开始,逐步建立一批与理论课程平行的实践课程。尽早培养大学生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意识,锻造他们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够稳步走上高中第一学期(第七学期)基础教育所需的模拟实训平台和实训基地。特别是,语文教育和教学课程的教学和培训将集中在第五和第六学期。同时,利用“双导师制”的有利条件,广泛建立与中小学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让学生分阶段进入中小学校园、教室和平台,真正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培训方案的具体优化如下:

(1)第五学期,必修课《语文教学论》与《三字一话》等一起设置。在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中。《中小学语文课例解读与鉴赏》中的三个字是指书法、钢笔和粉笔,一个字是普通话。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师范生的基本教学技能。然而,《三字一话》是在《中小学语文课例解读与鉴赏》的理论研究下进行的。通过对中小学语文课的解读和分析,确认语文教学理论的理论内涵,实现模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培养和训练师范生的基础教学理论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2)第六学期开设一系列语文教育教学选修课,如《语文教学论》 《文学经典的鉴赏与解读》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能力训练》 《中小学作文教学案例》等。《语文新课标的解读》侧重于古代、现代、中外文学作品中经典作品的解读,其范围远远大于中小学教材的选择。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欣赏作品的方法和能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是对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进行分类和讨论,从而感知和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教学规律,为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前三门课程主要由学校教师讲授,后三门课程由校外教师讲授。

2.教师队伍和教学任务的优化。“双导师制”中学校内外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是一项重要措施。没有高水平的导师团队,高水平的教学和实践效果是无法实现的。师范院校应根据教师自愿、学校考核的原则,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精心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和教学改革热情高的教师担任学校的辅导员。与此同时,师范院校也应该

语文教育课程的教学应建立足够数量、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高等学校应当鼓励优秀教师承担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积极与当地中小学合作,聘请除“双导师制”以外的优秀汉语教师担任高校教师。在实施“双导师制”的过程中,要明确界定学校内外教师的教育职责。学校教师应具备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充分了解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校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强烈的求知欲。双方学校还应合理安排“双导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避免“双导师”在两校之间来回奔波造成的合作效率低下。

此外,要结合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有意识地加强对辅导员的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和晋升,以进一步优化和促进辅导员的成长和完善。

(三)师范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优化

毫无疑问,实施“双导师制”的最大受益者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因此,无论选择何种培养模式,教师教育改革都需要通过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培养模式设定的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有必要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融合。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3]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职业感情,首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利用“双导师制”的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这就要求优化和改革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课程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要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进一步创建实践课,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幸福感和幸福感。同时,呼吁教育部门切实改善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真正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情感和师范生的主体意识。

(4)优化合作与交流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实质体现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优化上。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高师语文教育实践课程应针对中小学班级的实际需要。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特别增设相关课程,如文学名著阅读欣赏、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三字(书法、钢笔、粉笔)、一字(普通话)强化训练、写作水平的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等。

优化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体系的实质也体现在优化导师队伍建设、合作交流上。导师小组的建设是通过既定的制度将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的导师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内外的导师定期安排和指导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在学校内外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沟通时间和地点等细节。我们必须做出具体的规定和安排。“建立导师小组不仅能有效整合教师资源,搭建导师之间的沟通桥梁,还能营造导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氛围。”[2]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走访、分析和总结

[1]叶澜。《教育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2]李。[师范大学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3]陶希平。《教师的职业情感》,[。中小学管理,2007(7)。

参考中文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与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杂志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概述:这是关于中国教育专业的经典模式,可作为课程体系、导师制、教育学硕士、本科学位论文的中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题目写作的参考。

上一篇:人生能有几知己下一句是什么,人生难得一知己

下一篇: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