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

时间:2020-07-24 02:00:42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44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本文是一个课程设置的学士学位论文模式,也是一个高职院校专业毕业论文模式和课程设置与情境分析模式。

摘要:以12所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教育部门应加强系统指导和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公共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应准确定位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加强公共课程建设,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实现公共课程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

作者简介:彭辉,硕士,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蒙,硕士,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迎春,讲师,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编号:2017 zdxm 01)的研究成果。

中间图分类号:G712文件标识码:A条编号:1671-0568(2018)29-0022-03

公共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随着高职办学理念的转变,高职院校公共课程建设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的整体性”到“强调专业技能和实践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再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引起了公共课程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部也先后发布了几份政策文件,并对公共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电网公司主办的国家骨干职业学院。为响应教育部最新文件,规范职业院校公共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对安徽省6所国家示范和骨干职业院校和6所国家电力行业职业院校进行了调查,主要研究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公共课程的现状,以期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公共课程建设。

一、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设置调查结果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从各个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来看,虽然描述的语言不同,但它们的目标基本相同。其中,有9所学校(75%)在人才培养描述中提到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全面素质培养”和“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有5所学校(42%)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写入培养目标。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共同目标。

2.人才培养体系中公共课程的定位。所有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都希望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从公共课程在各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命名和具体设置,了解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公共课程的现状。(1)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据统计数据分析,12所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最高总课时为912学时,最低总课时为480学时,平均总课时为650学时。公共必修课的总课时占总课时的23.5%。12所高职院校学生公共选修课的最低学分要求有很大差异。要求很低。一些大学要求学生在毕业前修12学分(最高要求),而另一些大学只要求学生修2学分(最低要求)。75%的大学要求学生选修3-6学分的公共选修课。12所大学规定的公共选修课最低学分平均为4.8学分。它只占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总课时的2.8%。每所学校公共课程的平均总课时为所有课程平均总课时的26.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课程仍然以专业课程为主,公共课程的比例相对较低。从课程来看,整体结构相对分散,与专业课程没有有机联系。

(2)公共课程的构成。教育部相关教学文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和体育健康课的设置有明确要求。根据统计,对12所学校相关课程的最高学时、最低学时和平均学时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以上七门课程均为公共必修课。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了每门课程的课时。总课时为390小时。据统计,12所学校的7门公共必修课的总学时最高为470学时,最低为210学时,平均为351学时。在上述7所学校中,只有4所(33%)达到标准(总课时超过390学时)。少数学校没有将“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列入公共必修课。9门(75%)的“体育课”课时未达到标准,1-3门(8%-25%)的其他课程课时未达到标准。

据统计,12所院校提供的公共必修课程最多为16门,至少只有9门。大多数机构(58%)提供11-14门课程。除了上述课程之外,所有机构提供的课程包括“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英语”课程的最高课时为150,最低课时为72,平均课时为108.2。“数学”课程的最大课时为150,最小课时为36,平均课时为88.5。“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最大课时为60,最小课时为24,平均课时为21.6.4。学校(33.3%)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公共必修课。只有3所学校(25%)提供“应用文”或“大学语文”。这些学校提供34门公共选修课,选择最多,3门选择最少,大多数集中在4-6门课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主要是公共必修课。其中,教育部规定的7门必修课占总课时的60%以上。“数学”和“英语”课程的学时因学校而异,而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公共选修课相对较少。

二。优化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建议

1.准确定位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共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治观,形成热爱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情感,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直接或间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塑造健康的体魄。课程旨在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系统指导和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公共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根据调查结果,一些高校仍然没有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开设思想政治课。建议教育部门加强对各学校公共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管理和审核,并发布相关细则,以系统地指导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设置。除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课外,高职院校在开设其他公共课程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一些学校经常根据教师的情况开设公共选修课。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也对高职院校开设其他公共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如强化人文素质、文化基础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文化教育和其他活动;加强创新和创业教育等。然而,如何实施这些要求,如何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体现这些要求,如何处理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时数之间的矛盾等。各高职院校都需要加强新一轮公共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专业、企业和行业需求的结合,公共课程的总体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

3.加强公共必修课建设,搭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公共选修课平台,多渠道、多方面实现公共课程的教育目标。统计显示,公共必修课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思想政治课等一些课程需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调整空间较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效率,是公共必修课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以加强公共必修课的建设。例如,教育部明确要求的思想政治课学时和教学内容可以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案例分析,增加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入学水平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公共选修课可以作为高校充分展示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的教育平台。为了解决学校因教师问题而无法开设各种选修课程的情况,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引进或自主开发高质量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资源,实施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总之,仅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公共课程教育目标是不够的。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融入公共课程体系,构建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构成的三维渗透教育模式,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实现公共课程教育目标。

课程设计论文参考资料:

新课程编辑部

新课程出版物

课程教学杂志

新课程指导杂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综述:上述文章适用于不知道如何编写高职院校课程、课程设置和情况分析的专业大学的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课程设置论文开题报告和相关论文题目编写参考资料的范文。

上一篇:青碧散,双青散

下一篇:给亲人扫墓作文500字(第一次扫墓作文500字)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