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500)
本文是关于传统文化毕业论文的格式模式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交互式教学和实践性论文模式的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课中以互动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教”的技能和学生的“学”的主动性:教师合理选择并巧妙讲解教学内容,从而引发学生在特定的理论体系中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实地调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通过课程微信群(群)和课程公共号来辅助教学、师生互动、教与学,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互动;自发的
中间图的分类编号:G642.0文件标志代码:a条编号:1674-9324(2018)51-0135-03
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重要的人文通识课程。理解传统文化意味着理解我们国家继承和发展的历史。本课程以科学的方式研究、整理和描述传统文化现象,使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掌握思想、宗教、制度、科技、艺术等的发展历史和成就。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现代化”命题的当代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的技能和学生的“学”的主动性。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教学是互利的。互动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第二,这种教学方法和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来说,主要有四类。一是心理文化,指价值观、知识体系、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如宗教、意识形态等。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思想活动中升华出来的。二是行为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习惯模式,主要表现为节日习俗、生活礼仪等民俗和形式。第三,制度文化是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和家庭、政治和经济制度等。第四是物质文化,是人类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和劳动产品的总和。面对海量的内容,如何选择是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
筛选内容需要对课堂上的学生有所了解和分析。由于本课程是全校通用的课程,所以学生的专业背景是多样化的。为了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也在课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如选课信息、问卷调查、课堂反馈等。我们也对学生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他们周围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考虑到这些需求,我们最终基本上决定以主题的方式来处理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文化现象。在上述四类传统文化中,心理文化是主体,代表性的话题选自其他三类。在心理文化方面,我们主要介绍儒家和道家,它们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脊梁,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方面对每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的社会思想中仍然有明显的儒道思想的痕迹。此外,传统宗教中的佛教和道教也是课程的重点。虽然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但从东汉开始,到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再到唐代,它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道教是一种诞生于中国的宗教,具有最具民族特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巫术和炼金术时期。鲁迅先生也强调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其他三类中,姓氏称谓和婚丧习俗主要用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主要关注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从书院和科举制度两个主题入手。物质文化侧重于传统建筑和饮食文化。当然,有些内容的分类并不明确。例如,传统艺术是叙事的焦点,可以归为传统思想,而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和楹联也可以归为物质文化。简而言之,学生的课程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课堂反馈等方法来理解。结合课程组中教师的整体安排,这些内容最终从丰富的对象中选出并在专题中讨论。这些内容与当前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也便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第二,课堂教学以当下文化现象为切入点
本课程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侧重于理论学习。但是对于大多数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学生来说,他们如何才能喜欢并接受这门课程,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呢?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从当前的文化现象出发,比如一个俗语和一个标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的兴趣。
例如,当谈论宗教概念时,我们会要求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两个谚语“送你去西方”或“送你回你的家乡”中哪一个出现得更早?这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谚语在今天的社会仍然被使用,这意味着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所以学生的兴趣突然被激起。当老师告诉学生"送你回到你的家乡"出现的早些时候,学生们自然想问:为什么?这正是我们希望学生掌握的。因为“送你回家”反映了商代就已经出现的对祖先的崇拜。人们死后,他们回到家乡,由他们的祖先管理。“送你去西天”的概念如果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也可以在这里找到。然而,“送你去西天”的概念显然已经形成。中国是第一个成立安百里协会的国家。据推测,生活在西方的慧远大和尚生活在公元4至5世纪的东晋末年,因此可以看出,前一句出现的时间比后一句早1000多年。
另外,在谈论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时,请区分两句话,一句是从《周易》“家的积善,必有余庆;如果一个家庭不好,后果会更严重。”第二是佛教的报应理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次提出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当我们引导学生思考时,我们会问他们这两句话的惩罚对象是什么?此时,一些学生会意识到,前者的报应主体是“家庭”,具体来说是“家庭延续的后代”,而后者的报应主体是“我”,由于报应的不同,“我”以六种方式转世,“自残”是佛教报应理论中的真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老师将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还有其他常用词,如“三宝殿无所事事”和“现在”。节日和祭祀等习俗的起点对学生来说很熟悉。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告诉学生,文化传统并不存在于遥远而寒冷的过去,而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能改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心理疏离感,还能引导他们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
第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课程教学包括教和学。上述重点是教学水平。学生在学习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程的性质,这样他们就可以理解这是一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科学。因此,他们可以看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其次,通过《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表》,学生可以了解课程内容,掌握课程进度。第三,向学生解释如何参加课程。班级和班级之间的时间比例至少为1: 3。这堂课主要由老师讲授,但是在每堂课结束之前,下一堂课应该安排好要讲授的内容和给出的参考资料。第四,平时的考核重点应放在作业和班级出勤率上,每项占期末总成绩的50%。这样,学生在学期的第一节课就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
本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自学、课堂讨论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让学生积极深入地学习。在课堂上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小组或班级讨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我们在几个学期中练习了几种讨论方法。经过多次练习,我们基本上确定了以下方法:在课程开始时,我们被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组的数量对应于知识模块的数量。每个课程内容由个人作为一个单元编写,课堂讨论内容由小组作为一个单元制作,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没有单独的讨论课,每堂课都是一个特殊的主题。在老师讲故事之前,邀请一组事先准备好的学生讨论内容。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并对每个模块的知识写阅读笔记和评论,作为评估结果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上述教学目标中,我们一再强调,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积累大量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布置一些实践课题,需要查阅资料或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实地调查。例如,在我们讲姓名之前,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做一些小作业:检查你姓的来源;询问你父母你名字的含义,给自己一个号码。要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必须首先掌握几个知识点:首先,理解姓和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理解姓代表血统,保持不变;姓氏代表氏族,可以变化。第二,古代姓名与文字的关系是相同的意义,相反的意义,相关的意义,排名作为一个字符,五行产生和对方作为一个字符。第三,数字代表文人的优雅。名字和字符是他们的长辈给的,只有数字是他们自己的。只有在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些小任务。
以上方法是我们班常用的方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我们班的几位老师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教学和研究活动,讨论课堂的方法和效果。
四、课程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辅助教学
本课程位于东北大学校园的原始课程网站上
每节课开始时,我们将成立一个课程组、微信组或小组。我们不允许灌溉。我们将自由讨论课程内容。当老师看到相关的文章,他们会转发给学生阅读。我们将主要讨论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如上传教学计划、提示作业、提示下一节课的内容等。如果老师或学生看到相关的文章,他们也可以在这里转发,请阅读,并组织有价值的在线讨论。这种方法既免费又方便。它在帮助学习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例如,有一个学期正好是海眠侯爵墓的发掘,并且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它的坟墓和坟墓是有代表性的。在那段时间里,老师和同学经常给小组发最新的口译文章,大家又讨论了一遍。他们对汉代的丧葬习俗和墓志铭有着深刻的理解。
此外,由于课程组的即时通信特性,它有时被用作简单作业的显示平台。例如,当谈论传统艺术时,我们的一个小作业是要求每个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写一副对联,并直接发给小组。老师评语和分数,学生观看讨论和修改。在最终的调查反馈中,许多学生表示,这种作业的讨论和评论方式使他们受益匪浅,不仅积累了技能,而且提高了鉴赏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
为了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扩大课程影响力,我们申请了《文化专题》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文章。公共号码被分成几个主题。其中,“原创世界”为优秀学生展示作业提供了一个平台。当然,也有老师的原创文章,比如《三伏天的起源与来历》 《世说新语中关于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实现》等等。这是老师的原创文章。一方面,这种方式能让学生看到同龄人的水平。另一方面,为了满足闲适之气,我们也增加了阅读文章的知识。在每堂课之前,我们邀请我们的同学关注这个公共号码,这样我们就可以定期接收和发布文章,加深我们的理解和增加我们的知识。由于它的方便,我们经常在课堂上使用它。例如,我们有一组关于古琴的公开文章,包括古琴的形状、古琴音乐的特点和著名音乐家。当谈到传统音乐时,我们把这组文章结合起来。此外,在2016年成功应用24个节气后,我们也有一系列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它与现实紧密相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而言之,课程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使手机体现了学习辅助工具的价值。同时,它也加强了在线和离线的互动。学生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并及时回答。这不仅能使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还能扩大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学习兴趣。在线互动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种互动使师生关系和谐亲密,将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这门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应该强调“教育”而不是“教学”。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注重拓展视野,拓宽思维,突破专业障碍,整合各种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民族文化传承人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当前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理论,指导学生课后阅读,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组织学生在线讨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互动。
传统文化论文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纸3000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纸1500字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相关硕士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