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学术小论文怎么写(小论文怎么写)

时间:2020-07-04 08:48:15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94

《十八大以来《纽约时报》中文网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本文是一篇关于如何在中国网站上撰写学术论文和国家形象的范本,以及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纽约时报》和硕士论文。

一、导言

在总书记对外传播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对外报道已经从以前的宣传方式转变为以讲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故事为重点,形式也变得更加生动和多样化。一系列领导人卡通头像的出现打破了以前的严格限制。这些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开始出现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

为了做好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我们必须了解《纽约时报》等主流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国家形象,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国内外对《纽约时报》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结果也是显著的。然而,对十八大以来《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18为历史依据。本文对《纽约时报》中国网站的新闻报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其报道框架、报道主题、报道趋势等。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中国形象的建设、态度和立场。

本研究的范围是基于中共十八大以来《纽约时报》的中国相关报道。本研究的样本来自《纽约时报》中文网站。虽然《纽约时报》中文网站与《纽约时报》不完全相同,但由于有相应的英文翻译,所选文章基本上都在《纽约时报》报纸上发表。具体来说,本研究选取了《纽约时报》中文网站开通的中国栏目的新闻报道。样本选择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2012年12篇,2013年13篇,2014年15篇,2016年12篇,2012年7篇,2013-2016年50篇,共计207篇。选定的个体形成最终样本。

2.研究结果(1)新闻话题分析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纽约时报》中文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对中国进行了报道。在本文选取的207个样本中,笔者将其分为七类: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文化、环境和港澳台。据统计,上述七类报告的数目分别为68、24、59、22、9、9和16。下图显示了不同类型的报告:

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出,在《纽约时报》中国报道中,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数量最多,分别占32.9%和28.5%,占总报道的五分之三以上。此外,《纽约时报》也有更多关于中国经济和外交的报道,分别占总样本的11.6%和10.6%。港澳台报道数量较少,占7.7%,而文化和环境领域的新闻报道数量最少,均占4.3%。(2)选题倾向性分析

新闻的客观性是全世界媒体遵循的共同原则之一。它和新闻的真实性一样重要。在中国新闻报道中,《纽约时报》中文网在报道主题上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以中立为主要原则,负面主题比例较高,正面主题较少。这也成为《纽约时报》中文网站在话题方面覆盖中国的一个特色。在本文选取的207个样本中,中性话题的数量为104个,超过总数的一半,负面话题的数量为89个,而正面话题被表扬和表扬的数量只有14个。

从上图的数据可以看出,《纽约时报》中文网站对中国的报道主要是中性的,但负面话题的比例高达43%,这些负面话题分布在政治、社会、外交等诸多领域。正面话题的比例只有6.76%,与负面的43%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纽约时报》中文网站对中国报道的倾向性。

在选取的研究样本中,《纽约时报》中文网站在各领域新闻报道的选题上有不同的倾向,但仍有中性和负面倾向。在本文划分的七类新闻报道中,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港澳台五类新闻报道的选题倾向均为负面而非中性,这进一步说明了《纽约时报》中文网站在中国报道选题时的负面倾向比例。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纽约时报》中文网站报道中国的比例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如上图所示,《纽约时报》中文网站负面话题比例最高的是2013年。新闻报道在今年的负面话题中占了很大比例。这是因为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了打击力度,因违纪受到调查的官员数量也有所增加。因此,《纽约时报》中文网站也增加了对中国的关注。

(3)报道倾向性分析

中国网站《纽约时报》坚持以客观报道为主,但负面报道仍占很大比例。

据统计,在本研究选择的207个样本中,有143个样本(69.08%)具有客观报告倾向。有阴性报告倾向的样本有64个,占30.92%。总的来说,《纽约时报》是比较客观的中国新闻报道,约占70%。根据交叉分析,具有负面报道倾向的样本主要集中在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分别有32个和22个样本。

(四)标题的倾向性分析

新闻报道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然而,在实践中,“客观性”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上述数据显示,《纽约时报》中文网对涉及中国的新闻报道有30.92%的负面偏见,即对中国的报道有一定的偏见。

偏见存在于新闻报道框架的每个部分。众所周知,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可以立即向读者传达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因此,新闻标题的倾向性也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感受。

在本文选取的207个样本中,有21个具有明显的新闻标题倾向性,占样本总数的10.14%,而这些明显的新闻标题倾向性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新闻报道中。在标题倾向性明显的21个样本中,有11个样本对整个新闻报道有明显的倾向性,占52.38%;负面新闻事件样本有17个,占80.95%。数据显示,中国网站《纽约时报》报道负面新闻的倾向和头条新闻的倾向更加明显。

新闻标题经常通过刺激的词语和短语吸引观众。在《纽约时报》的倾向性新闻标题中,动词、否定名词和形容词主要用来表达这种倾向。

(5)分析报告的信息来源

在本研究中,信息来源是《纽约时报》中文网站的中国报道,包括直接出现在报道中的受访者或组织以及间接引用或报道的信息来源。根据信息来源,分为单一中文信息源(所有信息提供者均为中文)、单一美国信息源(所有信息提供者均为美国)、单一国际组织信息源(所有信息提供者均为国际组织和组织)、混合多源信息源(所有信息提供者均来自多个来源)和未知信息源(没有明确的信息源)。

从上表可以看出,《纽约时报》中文网络使用混合多源信息最多,占51.70%,过半。其次,只有一个中文信息源,占30.43%。这两个数据符合《纽约时报》中文网站的位置,也代表《纽约时报》“国际新闻”。中国在涉及中国的新闻事件中拥有最大的发言权,信息来源更接近新闻事实。利用多种信息来源进行论证,有利于表达多种观点,平衡各方立场,更有说服力。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单一信息来源的比例为9.67%,接近十分之一。作者进一步分析发现,美国单一信息源的样本大多集中在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领域,负面报道倾向的比例为56.25%。例如,谈到中国和美籍华人之间的关系,《纽约时报》习惯于使用单一的美国信息源。例如,在一篇题为“中国行动”的文章中,在“美国华裔的担忧”的报告中,《纽约时报》中国网络引用了自己的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网络攻击来自中国,攻击的主要目标是美国。在这篇关于华裔美国人如何看待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的报告中,《纽约时报》中国网络为中国网络攻击建立了一个框架,给在美国的华裔美国人带来焦虑。报告中接受采访的华裔美国人也基本上按照《纽约时报》中文网设定的框架表达了他们的担忧态度。

(6)中共十八大以来《纽约时报》中文网构建的中国形象分析

1.政治形象分析

在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中,《纽约时报》中文网站报道的中国政治新闻有90个样本,占样本总数的43.48%。所涉及的议题包括敏感的政治事件、民族和宗教人权、政党和制度、军事外交、香港、澳门和台湾、官员作风建设和国家领导人。其中,军事外交和话题更多。负面话题占了话题的一半,中性话题紧随其后,但正面话题的比例远低于负面话题。就报告倾向而言,64.44%的报告是客观的,而负面倾向的比例为35.56%。总之,《纽约时报》中文网主要选择负面的、中性的和不太正面的材料来报道中国的政治新闻。报道倾向总体上是客观的,但负面倾向依然明显。

2.经济形象分析

本研究中,中国网站《纽约时报》报道的中国经济新闻有24个样本,占样本总数的11.60%。涉及的议题包括中外企业事务、外商投资与贸易、股票市场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改革和外汇,其中中外企业事务和外商投资与贸易涉及较多。负面话题占一半,中性话题占三分之一,正面话题最少。从报道倾向来看,客观倾向占75%,负面倾向占25%。简而言之,《纽约时报》中国网在报道中国经济新闻时,选择了更多负面和中性的材料。

3.社会形象分析

为了便于统计,本研究将医疗、教育、环保、司法、民生、人口等方面的新闻归类为“社会新闻”。《纽约时报》中文网站报道了68个中文社会新闻样本,占总样本的32.85%。社会新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涉及的话题相对分散。主题相对集中在环境保护、司法、冲突、灾害等领域。其中,环境保护问题涉及9起,冲突8起,灾害7起。

从报道话题来看,负面话题的比例为54.41%,中性话题的比例为38.24%,正面话题的比例最小,占7.35%。就报告倾向而言,客观倾向的比例为67.65%,消极倾向的比例为32.35%。总之,《纽约时报》中文网在报道中国社会新闻时选择了更多的负面和中性的材料,而较少选择正面的材料。报道倾向于客观,但负面倾向也相当严重。负面话题集中在空气污染、暴力冲突等方面。这些话题具有西方媒体常用话题的倾向,即影响较大的事件或突发新闻。

4.文化形象分析

本研究以《纽约时报》中文网站报道的9则中国文化新闻为样本。总样本的4.35%。主题主要包括中国动画艺术家徐军的作品和生活经历,清华学者关于中国外交新作品的访谈,引领时尚潮流的“A4腰”,体育乒乓球运动员的“中国制造”现象,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幽默,早期中国动画艺术家徐军的作品

通过对十八大以来《长城》中文网站中国形象建设的分析,发现与十八大前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相比,《纽约时报》中文网站无论是在建设方法上还是在构建的中国形象上,与《纽约时报》之前的报道相比都没有显著变化。在构建方法上,《纽约时报》中文网站仍然以客观报道为主,具有明显的负面报道倾向,中文形象是从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标题倾向、信息源选择等方面构建的。报告中的中国网站《纽约时报》所构建的中国仍然是一个积极发展的国家,但也存在突出问题。

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成就。在政治上,中国提出了“中国梦”的指导方向和“四个理解”的战略布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文化上,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国的美好声音。外交官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重视改善邻国关系,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建立了AIIB。

然而,这些变化并没有给中国的形象带来任何明显的变化。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西方在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上的差异。《纽约时报》是美国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媒体之一。在报道新闻时,它遵循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报道它认为有价值和值得报道的新闻。这种视角和思维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中国形象的建构做出明显的改变,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也不可避免。《纽约时报》,一个由《纽约时报》向中国观众开放的网站,也体现了这样的报道特点和价值取向。这是中西方不同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报道方式的必然结果。

从西方媒体塑造的中国形象来看,目前我国在对外宣传方面仍需努力,如对西方主流社会的影响力需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公关的能力需要增强,对重大新闻的“主动出击”需要加强。①这些改进需要一个过程。

陈墨:《纽约时报》,《纽约时报》第10号,2011。

责任:李倩

中文网站上文章的参考资料:

纸质出版物

纸网大学

管理纸网

期刊论文网

文学网络

邮政报纸订阅网络

本文的结论是,本文是一篇关于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在中文网站上的开放报告,以及国家形象和《纽约时报》及相关的中国国家形象论文在中文网站上和论文标题的写作参考资料的范文。

上一篇:田忌赛马告诉我们什么,田忌赛马赛的启发

下一篇:史上最经典十大演唱会,香港怀旧金曲演唱会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