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本文是教育理论相关论文的范文,也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写作教学相关的毕业论文的范文。
张馨尹
语文教学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最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全面和全面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为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此外,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将对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和写作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将起到非常特殊的作用。新课改后,写作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如:课堂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没有改变,教师的教学比学生的学习更积极;教材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实践的重要性。教科书和教师在学生的知识来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写作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入生活,不能很好地诱发和激发学生的潜能等。因此,现代汉语写作教学应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
一,生命教育理论的特点
1.综合性
首先,生命教育理论不仅涉及学校,还涉及社会生活。——认为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相联系。学校不能关门从事教育,这样学生的知识就不适用于社会,他们将来必须重新开始学习。此外,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脱离生活,那么学生在学习书本,而教师只是在教学。在“生活就是教育”的原则下,书籍有地位。我们应该使用我们所生活的任何书籍。其次,生活不仅强调教学,也强调做。不仅学生应该“做”,老师也应该“做”。教师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学生是从事学校教育的学生。此外,教师和学生在角色上没有严格的区别。老人可以是学生,小孩也可以是老师。最后,在教学对象上,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2.现实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经过多年发展而成的一种理论,并根据中国的教育状况不断完善。他的教育理论与杜威的不同。杜威的教育理论在后期仍将发生变化,因为他的理论并不像陶行知那样植根于现实。生活教育理论因其适用于中国的教育状况,至今仍在教育领域蓬勃发展。
3.展开性
从横向来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多种内容,即综合性。从纵向来看,它促进了国家现代化、民族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全过程教育。它“贯穿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只在某个年龄接受教育”。同时,它也解释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人的长期发展过程。生命教育理论立足于时代,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着眼于第二次现代化提出的全过程教育理论,我们现在处于信息技术时代。中国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时代的需要要求人们必须实施终身教育理论,培养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来实施全面教育。
4.中国的
生命教育理论是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的教育理论。这是在中国土地上实践的成果。首先,他坚决反对脱离人民生活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他从中国教育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第二,在教学内容上,他选择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同时,他还重视生命教育的历史联系,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最后,他根据国情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二、生命教育理论对写作教育的启示
1.综合写作
汉语有两种性质:一种是工具性的,另一种是人文性的。这就要求在写作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技能,还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全面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和能力;第二是方法和过程。第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实现这三个方面的统一,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生命教育理论中的“生命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决定了更全面的写作教学内容和写作教学程序应该引入课堂。“教与学的统一”要求学生、教师、甚至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不应该为教学而关闭,学校教育的大门应该向社会敞开。社会不能脱离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2.写作的实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注重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国人来自生活,生活强调实践。因此,汉语非常重视实践,而汉语写作更重视实践。只有尝过糖,才能写出甜味。热手可以用文字表达温暖的感觉。只有吃了黄连,才能说“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写作。练习后,鼓励他们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真实的自然和真实的自我。生命教育理论的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生活实践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写作源于生活,生活引导写作。
3.写作的扩展
(1)写作主题要与时俱进
写作的主体不能再局限于一小部分。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新内容出现了。为了让学生的思想跟上时代,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写作的主题必须与时俱进。"社会就是学校"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
(2)写作内容应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当中文写作延伸到生活中时,学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他们所观察到的生活,他们想表达的情感,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看法。
(3)写作教学法遵循科学发展观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坚持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全班和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4.写作的民族性
写作应该学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总书记曾说过:“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道德生活、尊重道德、遵守道德。让13亿人民成为传播中华美德和中华文化的主体。”写作有录音功能。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写作中,不仅为写作增添了色彩,也传播了文化,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内在道德修养。
三,实施写作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一体化”教育理论是结合实际的,注重教学的实践性。这一理论是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教学原则中逐渐形成的。它是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现实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语文写作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和社会文化相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教师和学生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一个人必须在学生面前有自己的尊严,并有专业知识来说服他们。写作课相对来说比较无聊。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想让学生相信他自己,他必须首先在写作教学课上加强他的写作能力。老师有很多方法来说服学生,例如,他很擅长辞赋。他在写作教学课上讲解作文时,会引用古诗。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在作文中使用诗歌,而且可以知道老师在写作上有很强的优势,所以他们愿意跟随老师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最忌讳的是故意模仿别人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活动。不管用什么方法,学生都应该是主体。教师不应该混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在大多数课堂上,由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大多数学生仍然依赖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过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启发式的。例如,教师在评论作文时应该带头发表评论,但与学生不同,这次教师应该总结写作情况。挑出一些好的段落或句子来表扬,然后随机选择一些文章,投射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在阅读后复习。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学生评价应该分组进行,并且每组的学生不应该回答相同的问题。如果一些学生不愿意说话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哪些方面。写作不应该只关注书面形式。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的指导主要与自己的总结有关。例如,我教一群刚刚接触到议论文的学生。我的作文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总结议论文的写作格式。然后,当学生发表评论时,我将指导方向指向作文应该如何突出中心点,如何在文章中充分表达议论文的三个要素等。最后,在学生写作中,我们不能依赖教材和参考文献。有必要提倡学生逐渐脱离教材和参考文献,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认为刚刚写完作文的学生可以模仿、重写并给他们一些框架,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来丰富这个框架。然而,无论是叙事性还是议论文,在作者写好之前,最终都需要整合作者的情感。几十年的填鸭式教育,不可能一步到位地把教室还给学生。教师只能一步一步地放手,每一步都要思考更多,总结更多。这不仅是教与学的统一,也是教师的统一。
2.教育与实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语文实践。许多人提到,为了练习,学生应该被引导到户外练习。写作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而学生不能长时间在户外练习。实践应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活动等。第二,学生通过阅读,如《环球时报》和半月会谈,了解更多关于外部世界的状况。这些都是生物。他们应该“用生物教活着的学生”。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实践,学生可以思考并产生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应该在假期进行真正的练习,并在附近组织一些活动,例如参加户外运动和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惯。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教材,摆脱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丰富课外知识,积累写作材料。通过实践,教师应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在教师中相互交流和评价。此时,教师在激发学生潜能和鼓励学生方面发挥作用,并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几十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传播文化的方式。写作不仅可以记录文化,还可以用文字传播更长时间。对学校来说,不仅要完善图书馆,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现在许多学校在校园里建了图书馆,但是这些图书馆的藏书相对较少,学生通常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从图书馆借书。因此,图书馆也是一种装饰。学校应该开设中文阅读和写作课。所谓的阅读和写作课意味着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图书馆阅读,提取好的单词和句子,添加到他们自己的文章中,或者让学生写一些阅读笔记。这些事情不能强迫学生去做,但是应该引导他们养成边读边写的习惯。这也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训练,学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思考写什么,怎么写,写完后,坐在一起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形成一种习惯。
汉语的本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因此对汉语写作的研究离不开书籍、作品、社会实践和文化生活。写作是一种综合训练,它关系到整个人的塑造,包括思维、想象、情感、人格和人格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感受和思考,被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蒙,享受审美愉悦。同时,我们也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以“双创新”的精神来对待教育,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努力学习,能够努力工作,是我们对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作者:广西师范大学文学学院。
教育理论论文参考资料: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
教育杂志
军事理论论文2000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综上所述,本文适用于不知道如何写陶行知和《教育理论与写作教学》的教育理论专业硕士、学士学位论文,以及教育理论论文开题报告和相关论文题目写作参考资料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