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毕业论文可以考几次(自考毕业论文什么时候申请)
本文是一部关于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养老和代际的散文集。
Xi美君朱娇聂倩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摘要]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重点研究家庭养老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的平均教育水平在城市社会融合上存在代际差异。经济资本中的住房面积对社会融合具有显著的“U”形影响,并且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自然资本中的宅基地面积对城市社会融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不存在代际差异。
[关键词]流动人口;家庭捐赠;社会融合;代际差异
[中间图分类号] F291.3
[文件符号代码l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7)02-0067-05
doi :1 0.3969/j . ISSN . 1 003-01 66.2 01 7 . 02 . 011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2000年中国流动人口为1.21亿,2010年为2.21亿,2013年为2.45亿。流动人口的融合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话题。探索流动人口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分析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因素,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
在现有的关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社会融合的计算方法。他们还关注流动人口的特征对社会融合的影响。例如,当杨菊花等人研究影响北京流动人口身份的因素时,他们关注的是代际、户籍和出生地对社会融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陈、张毅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不平等导致了新的二元分割,从而阻碍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一些学者还选取了流动人口的家庭禀赋来讨论各种家庭禀赋对流动人口生活意愿的影响。在数据选择上,学者倾向于调查流动人口的数据。然而,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的研究主要通过逻辑回归[8-9]进行分析,有些学者通过因子分析来确定解释变量,通过各种元素及其交叉项来确定解释变量。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浙江省嘉兴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本文重点分析了家庭养老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特别关注了不同代流动人口的影响差异。本研究为城市规划,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安置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1数据选择和变量设置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4年嘉兴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样本包括嘉兴市8个区县的1999份样本。在调查中,57.53%的受访者是男性,42.47%是女性。77.1%已婚,21.6%未婚,1.3%离婚或丧偶,2.1%未上过学,16.9%受过小学教育,62.7%受过初中教育,5%受过高中以上教育。
要解释的变量是社会融合。社会融合的测量方法有很多,有的采用单一指标,有的采用综合指标。借鉴以往的经验和研究,本文将未来的发展意向、购买意向和认同整合起来,形成衡量个体社会整合的综合指标。在调查问卷中,未来的发展意图是:住户是否愿意搬到当地?(是等于1,否等于0);购买意向:你未来打算在哪里买房?(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的地级市或省会、本地购买、无计划或其他);身份:你认为你是本地人吗?(等于1,不等于0)。获得的因子得分如表1所示。
有两种类型的解释变量。一个是家庭捐赠。根据实证研究,家庭养老有四种类型: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然而,由于问卷数据的局限性,本文没有关于社会资本的信息。因此,重点是其他三类(见表2)0人力资本,包括家庭成员的生产能力和智力资本存量。它们分别反映在“家庭劳动力总数”和“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上。经济资本是用“住房面积”和“经济地位”来衡量的。住房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它的经济能力,而经济地位是由收入和职业决定的。更高的收入,更好的职业,更高的经济地位。自然资本是通过拥有的土地面积来衡量的。
另一种变量是控制变量,即模型中控制的个体特征、流动性特征和职业特征对劳动力社会整合的影响。其中,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婚姻、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流动性特征也是影响劳动力社会融合程度的重要因素,如停留时间、流动性范围等。此外,职业的稳定性与社会融合的程度密切相关。
2模型选择和结果分析
2.1选择模型讨论家庭禀赋、个人特征、流动特征等因素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因变量是通过因子分析获得的综合社会融合得分,自变量包括受访者家庭的三个家庭禀赋、人口特征和流动特征等12个因素,S为残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交互式项目和方形项目未添加到模型1中。模型2包括与世代相关的四个交互项目,包括世代和平均教育水平、世代和住房面积、世代和离开时间、世代和土地面积。通过四个交互项目考察了平均教育水平、住房面积、出发时间和土地面积的代际差异。模型3包括方形项目,但不包括交互式项目。
2.2结果分析
首先,人力资本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总体上并不显著。
根据模型1,家庭总劳动力的系数是正的,但是这个系数不显著:家庭平均教育水平的系数是负的,并且这个系数不显著。根据模型2,引入代际互动后,家庭总劳动力对社会融合的影响仍然不显著,但人力资本的平均教育水平从无显著变化到显著。当家庭平均教育水平提高1时,个人的社会融合得分会下降0.046分;同时,受访者的平均教育水平对社会融合效果的代际差异尤为显著。当平均教育水平提高一年时,新一代的社会融合分数将比上一代提高0.06分。根据模型3,家庭劳动力总数和两种教育水平的平方项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仍然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家庭人力资本的持续增加不会显著影响劳动力的社会融合。
第二,经济资本的各种要素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有显著影响。
家庭经济资本选择住房面积和经济地位作为两个因素。对于住房面积因素,根据模型1,住房面积对社会融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当住房面积增加1000平方米时,社会融合得分降低0.1分。根据模型2,世代与居住面积的交互作用系数显著为0.02。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住房面积每增加1m2,新生代的社会融合得分比上一代增加0.02分。根据模型3。住房面积的平方项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已知住房面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可以看出,住房面积
对于经济地位因素,根据模型1,与较低的家庭经济地位相比,中等经济地位对社会融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也就是说,随着家庭经济地位上升到中等水平,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得分将增加0.339分。然而,较高的经济地位对社会融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随着家庭经济地位上升到中等水平,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得分将提高0.483分。根据模型2,与较低的经济地位相比,新一代与中等和较高的经济地位之间的交集也显著为正,表明较高的经济地位更容易促进新一代的社会融合。根据模型3,中高经济地位的流动人口对社会融合有负面影响,尽管这并不显著,这表明受访者如果能够在农村获得更高的经济地位,他们更愿意留在农村。
第三,家庭土地面积对社会融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家庭土地面积被选为自然资本的衡量要素。根据模式1,土地面积对社会融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当家乡土地面积增加0.067公顷时,个人的社会融合得分将下降0.01分。根据模型2,虽然新生代与土地面积之间的互动对社会融合有负面影响,但并不显著,表明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并不太关注家乡土地:土地面积平方项对社会融合的负面影响不显著。
第四,其他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被调查者的性别和婚姻状况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没有显著影响:在模型2中增加交互项目后,这一代人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新一代人的社会融合得分低于上一代人:个人受教育程度、户籍和离开户籍的时间都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从个体工作的角度来看,收入越高,职业越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越大。
基于上述结果,人力资本中的劳动力总数对社会融合没有显著影响:引入代际互动术语后,家庭平均受教育水平对社会融合有负面影响,其互动术语有正面影响,表明社会融合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存在代际差异。经济资本中的住房面积对社会融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代际间的互动条件和住房面积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住房面积的平方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表明住房面积确实对社会融合程度有影响,并且存在代际差异。同时,随着住房面积的增加,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度呈现出先降低后提高的U型趋势。经济资本中的经济地位对模型1和模型2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模型1中,自然资本中的土地面积只对城市的社会整合程度有负面影响。这表明家乡土地面积的增加会降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
结论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农民工的进城务工行为,一方面促进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流动人口融入城市能力弱的担忧。本文从家庭养老的角度分析了它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家庭养老对嘉兴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资本的影响最大。收入越高,经济地位越高,社会融合程度越高。住房面积对社会网络有负面影响
第二,新一代和上一代在某些家庭禀赋上存在代际差异。作为两个不同的群体,新生代和上一代受到不同的教育、文化和习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和上一代在平均教育水平和住房面积上存在代际差异。当平均教育水平提高时,新一代人的社会融合程度高于上一代人。随着住房面积的增加,新生代的社会融合程度也高于上一代。人口
流动人口论文参考文献:
人口和经济贡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
综上所述,以上信息有助于撰写流动人口与养老、代际论文的范文,流动人口硕士、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流动人口论文的范文,相关文献综述和论文题目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