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开题报告范文(城市规划专业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带来了严重的暴雨和内涝灾害。自古至今,暴雨洪涝灾害一直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中国的暴雨洪水灾害越来越严重:“20XX年7月12日,哈尔滨多处发生洪水”;“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暴雨,造成严重内涝”;“2011年6月18日,武汉参观海洋”;“2008年6月13日,深圳经历了一场暴雨”……数字太多,无法提及。所有这些新闻都表明,暴雨和洪水已经成为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大多数城市的常见病。暴雨洪涝灾害给城市水利、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同时,它通过人口死亡、传染病爆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此造成的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更加难以估计。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成因主要是气候和城市建设。从气候角度来看,由于全球变暖、水循环变化和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城市暴雨和内涝灾害。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和硬化,低植被覆盖率或破坏,城市的吸水和蓄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和重建光管。
目前,城市应对暴雨内涝灾害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建水库、增加排水泵站、增加排水管管径、在线蓄水等。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投资大,难以维护,废弃后无法回收,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并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绿化面积,也会造成城市土地短缺和城市空间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
LID技术于1990年末起源于美国马里兰州的普林斯县、西雅图和波特兰,最初由马里兰州环境资源局提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LID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在美国,LID设施的应用也形成了绿色道路和绿色社区等理论和方法。在澳大利亚,LID的应用被称为水敏城市设计。在英国,LID技术已经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在加拿大,LID和场地设计相结合,形成最佳的场地设计和防护设计。在新西兰的应用被称为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活雨水问题的关注,雨水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LID在中国研究和实践了10年,并于2012年形成了“海绵城市”。
2012年4月,中国北京大学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首次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个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XX年2月17日发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XX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10月20XX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17年4月2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宣布在西乡新区、武汉、重庆、桂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镇江、白城、迁安等16个城市建设海绵城市。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
鉴于传统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内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以及我国对海绵城市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和研究薄弱,有必要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对城市道路进行系统的设计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主要探讨了海绵城市与城市道路设计的关系、海绵城市道路与城市道路设计的关系,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系统选择城市道路设计设施,优化城市道路组合设计。本文以一个案例为基础,探讨了城市道路识别系统在海绵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论文研究目标是建立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并研究其具体设计方案和技术。
论文研究意义: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对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其与城市道路系统的关系,选择城市道路系统设施。
2)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完整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设计体系,从路网规划和道路设计两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其中,道路设计侧重于停车场和广场的LID设施组合的优化设计,以及道路与红线外土地连接处的建筑和居住区的优化设计。
3)将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商洛市道路系统,通过SWMM模型进行仿真评价。
V.概述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
1.1.2传统城市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
1.1.3城市设计与海绵城市的概念
1.2相关理论的概念
1.2.1海绵城市概念
1.2.2 LID概念
1.3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
1.3.1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3.2国内研究和应用现状
1.3.3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1.4研究目标、意义、内容和方法
1.4.1研究目标和意义
1.4.2研究内容
1.4.3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创新点
1.5.2技术路线
第二章海绵城市和LID
2.1海绵城市和LID概述
2.1.1海绵城市-LID
2.1.2海绵城市与相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2海绵城市和LID
2.2.1海绵城市和LID之间的关系
2.2.2盖子设施的选择原则
2.3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和LID
2.3.1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2.3.2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道路设计之间的关系
2.3.3 LID技术设施选择
2.4本章概述
第三章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设计体系
3.1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系统框架
3.2海绵城市道路网规划
3.2.1影响因素
3.2.2规划理念
3.2.3规划原则
3.3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
3.3.1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2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3.4本章概述
第四章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4.1海绵城市道路与传统城市道路的区别
4.2海绵城市道路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
4.2.1机动车道和公共汽车车道
4.2.2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4.2.3路缘石和雨水。和肩沟
4.2.4道路绿化带
4.2.5停车场
4.2.6正方形
4.2.7高架桥和立交桥
4.3海绵城市道路与红线外土地的衔接设计
4.3.1道路、建筑和住宅区连接的优化设计
4.3.2道路与城市绿地的衔接设计
4.3.3道路与城市供水系统的连接设计
4.4海绵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
4.4.1单行道
4.4.2两条道路
4.4.3三条道路
四条路
4.4.5特殊部分
4.5本章概述
第五章:商洛海绵城市道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5.1商洛市概况分析
5.2海绵城市道路网规划
5.2.1商洛市现有路网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
5.2.2商洛市排涝防涝、水系和绿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2.3商洛海绵城市道路网规划
5.3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5.3.1商阳大道的地理位置
5.3.2商阳大道现状分析
5.3.3商阳大道B的横断面设计
5.4.2获取基本数据
5.4.3开发前场地模拟
5.4.4传统城市道路模拟
5.4.5海绵城市道路模拟
5.4.6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5.5本章小结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方法
论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用户用户: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献调研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对海洋街等案例的研究,总结盖子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情况。
2)实地调查法论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网、道路、绿地系统、水系、降雨等相关资料,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实例研究做铺垫。
3)SWMM模型法论文采用SWMM模型对城市道路设计后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02:16-18 .
[2]张新会。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J .内蒙古水利,2011 (1): 115-116 .
[3]徐振强。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J .上海城市管理,2017,01:49-54 .
[4]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 .水利发展研究,20XX,09:5-7 .
[5]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发布实施[J .城市规划通讯,20XX,21:8 .
[6]大都会服务区(或).绿色街道:雨水和河流穿越[M]的创新解决方案。波特兰,OR :Metro,2002 .
[7]水敏城市设计研究小组。对水敏感的住宅设计:对其在[市珀斯市区的目的和潜力的调查。西澳大利亚水资源委员会,邮编:邮编:1990: 1-20 .
[8]苏格兰政府规划服务部。规划和可持续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建议注释61,2001
[9]流域保护中心。更好的网站设计《:》改变你所在社区发展规则手册《[日报》.为:现场规划圆桌会议做准备。埃利科特市,马里兰州:中心,1998年年。
[10]特拉华州自然资源和环境控制部,多佛尔,德;宾夕法尼亚州查兹福特市的兰德温保护协会。雨水管理的保护设计[.1997年9月
[11]马乔里范隆和亨利范隆。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发展:大图[M .新西兰:土地保护研究科学系列,2009,(37):1-63 .
[12]张伟,车伍,王建龙,等。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中国给水排水,2011,27(4):22-27
[[德布斯克,金明,温恩泰。雨水生物滞留对径流质量和数量的影响[[]。环境工程学报,2011,137(9) :800-808 .
[14]科林斯又名,亨特世界粮食基金会,哈撒韦J . M .水文比较我们的类型的渗透性路面和标准沥青在东北卡罗来纳州[J .水文工程学报,2008,12(13): 1146-1157 .
[15]德莱林,福勒,罗纳德卡罗尔。在自然风暴事件期间粘土上多孔铺路效果的测试[J .水研究,2006,40: 799-805 .
[16]李维思。太平洋西北流域保护中心生物滤池的性能和条件[研究报告].马里兰州埃利科特市流域保护中心,2000年年。
[17]杨桦。浅析低影响发展理论体系及其在[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20XX。
[18]马克刘易斯,克里斯本特利,谭佩文。新西兰低影响雨水系统设计[。中国花园,2013,01:23-29。
[19]白志远。[建设“海绵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和生态环境的探索。中国建筑信息,20XX,13:76-77。
20]何,车武,[城市绿色道路与防洪利用策略研究。给水排水,2012,09336042-47。
21]唐少杰、翟、荣。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实践。建筑技术,2010,13:47-55。
[22]卢芳芳。[杭州市防洪利用及道路应用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
[23]马敏杰、姚敏、李英浩、乃超。[昆明市道路雨水资源利用研究。林业建设,2011,05336049-52。
24]刘。【[】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利用探讨。城市道路和桥梁与防洪,2005,04336063-65 146。
25]张崇厚,高。[北部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3360794-797。
[26]李海燕、罗、LID措施在[道路雨水利用工程中的应用。节水灌溉,2013,11:44-49。
[27]陈红亮。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衔接研究[[]。北京建筑大学,2013。
[28]聂大华。[城市道路雨水利用设计综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委员会,2007336013。
[29]秦简。【[】透水路面的结构设计及应用范围。中国市政工程,2010,05336011-13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