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现代流行音乐开题报告(流行音乐开题报告)

时间:2020-04-25 13:58:21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71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自1978年回归大陆并正式开始发展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已经成为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

摘要:本文的讨论将通过三个部分进行,分别从不同的主题和出发点出发,对现有文献中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梳理;对不同学科的各种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笔者试图总结当前学术研究的优缺点,并不遗余力地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供同仁们讨论和纠正。

尽管理论研究的步伐相对滞后,但其日益多样化的特点和不断拓展的视野也不容忽视。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与当代音乐、流行音乐、黄曲等话题相关的文学理论大多集中在对当时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争论上(如和杨分别于1981年和1985年发表的文章《人民音乐》和《关于流行音乐的对话》),或散见于文化报刊和相关评论集的一些非正式文章。仅关注流行音乐发展历史及其构成要素分析的文章为数不多,如梁茂春《几点商榷评谭冰若同志《对流行音乐的几点看法》和金兆军《对我国流行音乐历史的思考》等,篇幅短小,不足以说明论文达到了当时学术理论建设的高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才正式启动和开始论文。一些关于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评论和描述已经出版。记录和思考相关人物、事件、作品和音乐现象的专著相继出版。当时,期刊论文也对特定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及相关现象的背景和原因作了初步的总结和探索。

21世纪以来,理论界出现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音乐界对流行音乐的学术研究已经初见端倪。无论是对长期令人困惑的概念问题的清晰界定,对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全面分析,还是对确立流行音乐学科意识的重大突破,理论研究的脉络也越来越清晰。它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从整体到局部、逐渐深化和提炼的发展过程,逐渐呈现出多思维、多视角的综合性跨学科研究趋势。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和新载体、新文化潮流、新创意和受众审美取向的出现,出现了一些论文涵盖新对象、新概念和新现象的命题。这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不断跟进,给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氧气,并潜移默化地将前沿和最具挑战性的流行音乐研究推向了新的临界点。在新的机遇下,我们要理性借鉴国内外先进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综合研究方法,同时也要寻求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最终达到建立完善的流行音乐学科体系的理想目标。

本文所提及的流行音乐研究的学术资料是我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杜秀学术搜索、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搜索网站获得的自1979年以来在中国正式出版的所有期刊论文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目前,各种学科的各种学术文献都把流行音乐作为研究对象,把它作为关键词讨论的文章非常庞杂。反映的理论水平也有好有坏。同时,由于作者知识结构薄弱,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很难涵盖更广泛的领域,也很难对相关研究进行更全面的整理和归纳。本文只对少数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在期刊方面论文,只有学术质量高、研究成果相对稳定、成熟、权威的国家核心音乐出版物,以及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与此同时,鉴于其他学科对流行音乐的关注较早,在数量、维度和方法上也比音乐研究略多一些文献,作者尽可能广泛地阅读了中国优秀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以及香港和台湾迄今已发表的少数学位论文,涵盖了跨学科和多领域。

由于作者经验不足,本文中的许多疏漏是不可避免的,以便今后在提高学术素养和理论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

本文的讨论将从三个部分展开,分别从不同的主题和出发点出发,对现有文献中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划分和梳理;对不同学科的各种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笔者试图总结当前学术研究的优缺点,并不遗余力地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供同仁们讨论和纠正。

1对相关名称和概念的理解和定义。

在流行音乐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之前,它经常被一些带有时代烙印并且相互混淆的名词所引用。人们对这种音乐的理解还处于模糊阶段。流行音乐的定义和使用是理论界首次介入讨论的话题。这些文学理论的出现消除了我们正确理解流行音乐的困难。

最有价值的文章之一,王思琪的《青年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心理分析》,在提炼流行音乐的九大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以更加深入、全面、立体的方式完成了对其概念的界定,为我们解释和区分未来流行音乐的真实性建立了最接近完美的基准。

其次,2006年《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发表的《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和《当代语境中时代曲、抒情歌曲、轻音乐概念的使用与分析》两篇文章,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上,对流行音乐发展中广泛使用的术语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界定,为我们清晰把握相关概念的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理论支持。

下面的文章(2),如刘飞《当代语境中通俗音乐、流行音乐、通俗唱法概念的使用与分析》和李晋修《通俗歌曲界定之管见》,解释了流行音乐的历史内涵,解释了不同时期不同称谓的原因,同时指出这些词指的是同一种音乐,进一步阐明了纠正流行音乐名称的必要性。

论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及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属性。

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占目前研究成果的很大比例。

例如,解释《流行歌曲界定之刍议》、张丽丽《新时期大众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探析》等。(3)借鉴国内外不同文化理论的原理,流行音乐被视为体现世俗化的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之一,其文化属性、功能以及对社会存在各方面的影响都有不同程度的阐释。

《王思琪《大众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流行音乐》和《章昊《略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负面效应从文化功能分析的角度出发》的第篇揭示和分析了文化功能中固有的矛盾和冲突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

赵朴《刍议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及其异化》、吴磊《从西北风到中国风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影响刍议》等文章也从不同角度描述、提炼和阐释了不同时期流行音乐的文化景观、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记录、整理和思考中国现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及相关场景、事件和人物。

有必要建立正确的流行音乐历史观,历时性地描述流行音乐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事件,这应成为流行音乐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基本任务。

许的《流行音乐大众文化的现实表征》一文,是从历史的角度对“自古流行”一词的考证,涉及中国音乐发展史。指出流行音乐史应该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可以在史料收集、史实调查和历史观点验证中加以借鉴。

表达相同论点并进行具体研究的文章包括《中国流行音乐史导论》、《对我国流行音乐历史的思考》等。

4.针对流行音乐学术热点问题的争论,理论理论的辨析,理论成果的回顾,作品的回顾和讨论会议的回顾。

通过一些关于流行音乐焦点的会议发言和相关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如何用正确的理论手段在更高的层面上对流行音乐的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何构建流行音乐的理论体系一直是学术界需要长期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休海林就通过《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1》一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将美学学术思想和方法应用于流行音乐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流行音乐问题与音乐美学研究》(曾沿用至今)等文章向我们展示了流行音乐不同理论的渊源,辩证地分析了这些观点,并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文章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将伴随中国流行音乐实践的理论研究分为几个阶段进行考察,并对未来学术研究的发展提出了补充建议。

书评性质的文章有《流行音乐文化的批评与反批评》、《中国流行音乐30年音乐批评与理论研讨的回顾》等B11。他们对值得注意的内容和在一系列会议中进一步落实的建议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反思。

5 .介绍和调查特定类型、特定地域、特定风格的流行音乐以及特定时期的流行音乐现象。

随着流行音乐以发展为导向的成熟和多样化,观众的选择趋于精细化。区域化、类型化的音乐类型逐渐被纳入理论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一批类别如《评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2004年流行音乐专家论坛综述》、B12等。已经出现,主题是调查区域流行音乐的发展论文。

同样,韩忠恩《新疆当代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及本土化元素研究》等人B13关注的是反映不同文化群体意识形态的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在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下的风格演变或转变。

此外,《西藏流行音乐(歌曲)现状调查报告》、《当代知识分子与摇滚乐及其文化转型》 B14等文章,通过大量借鉴传统音乐元素所产生的作品创作中体现的本土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为今后的作品创作提供借鉴和积累经验。

第B15、《中国风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遇》、《中国流行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多维嬗变》条等。旨在分析当时发生的一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探讨它们所引发的社会效应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

6.新的学术理念、理论研究方向、方法论的探索与挖掘。

王思琪的《全球化语境下的韩流音乐》和《大陆校园民谣的兴衰及其原因分析》文章对当时已有的研究数据进行了总结和简明梳理,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数据建设所面临的不系统、不全面的实际问题,并与我们分享了数据收集工作的相关经验和认识。

他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论文和理论专著《B16》。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他运用文化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视角,填补了流行音乐理论研究的诸多空白,探索了流行音乐理论研究的新路径。

王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郝炜《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资料三题》等B17文章为我们今后更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参考和更广阔的话语空间,使用更丰富的观点和方法。

《流行音乐呼唤新的研究方法和阐释模式》,对音乐学方法论不完善、忽视流行音乐声音形态研究、缺乏真正独立的研究方法体系的现状进行了理性反思。

中国学者对外国流行音乐的研究以及其他人对中国流行音乐研究成果的关注。

刘晓的《流行音乐发展的视觉趋势及其探讨语境》等B18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外国流行音乐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释了相关音乐类型的发展脉络和成因。

此外,中国学者利用留学的机会和深厚的语言功底,对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学理论进行了精心的翻译、解读和梳理,向国内同行介绍了全新的学术视角和方法,并进一步剖析了他人的声音,有助于我们对他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更宏观、更全面、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探索出适应中国未来流行音乐学术研究发展的可行手段和深远路径。

这方面的文章包括王思琪的《流行的音乐,不流行的音乐学》 B19和钱丽娟的《中国大陆对美国流行音乐的研究(19832003)》 B20,它们对英国文学和中国学界流行音乐研究文献的内容、论点和方法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一篇:烂街淘宝客号现在是京东客户的崛起

下一篇:什么样的母爱,伟大的母爱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