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章正文

开题报告可以随便写吗(开题报告的误区)

时间:2020-04-23 09:36:51 作者:黑曼巴 分类:范文大全 浏览:221

学生写论文开题报告时犯了什么错误?期初报告中的错误会影响论文的质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下是对小编分享开篇报道的误解,欢迎阅读!

误区一:把列举研究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的应用

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对研究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开放报告的基本要素。换句话说,开篇报告至少应该告诉读者应该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以及预期的结论是什么。如果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是为了澄清研究问题,那么研究方法就是解释如何解决待研究的问题。

解释如何解决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列举各种研究方法,而是展示研究方法的应用。然而,大多数开放报告都存在研究方法列举简单的缺点,将研究方法的列举误认为研究方法的应用。

例如,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历史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简单的解释,从而将研究方法的应用转化为研究方法的解释。此外,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混合在一起,如列举调查法、访谈法、定性研究和叙事研究等。虽然定性研究和叙事研究不是一种特定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通常与定量研究相关。它通常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叙事研究不是与调查研究并列的研究方法,它通常是与叙事研究并列的实证研究。此外,如果调查方法没有明确标记为问卷调查,那么通常意义上的调查方法包括访谈法。

摆脱研究方法中列出的错误的最好方法是在问题准备解决时描述和呈现它们。例如,调查方法被用来解决任何问题,如何解决它将被如实地描述和显示。因为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之间的区别是人为的,所以解决某个问题总是意味着用某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某种方法总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只有当人们反思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时,才能产生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的区别,才能产生问题和方法的区别。

开放式报告的研究方法是用来说明研究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与要研究的问题有内在的一致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许多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问题是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角度、途径和方法也往往不同。因此,研究方法的阐述不仅要对应于待研究的中心问题(由问题的提出完成),而且要基本上对应于研究内容中的具体问题。

因此,在解释研究方法时,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对研究内容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各种问题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法。如果不可能如此精确,至少也应该讨论解决关键问题所需的研究方法。

当然,解决一个问题不仅需要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还需要一套思维框架。事实上,从研究方法的功能来看,许多研究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

(1)获取研究数据和数据正式处理的方法。例如,观察、调查、实验和文献都是获取研究数据的方法,而正式处理数据(文本、数据、视听记录等)有定量和非定量方法。)。

(2)建立论证/解释观点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例如,理想类型法和系统方法具有建立理论框架的功能,而体现分析、论证和解释的典型方法包括民族志研究、叙事研究、阐释研究、概念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案例研究等。

(3)指导研究的理论视角,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视角。研究视角的选择也意味着特定话语系统的应用,即由基本概念、命题和方法论原则组成的一套理论话语。例如,博弈论、人力资源理论、沟通理论、人性理论、复杂性理论等。然而,大多数构建理论框架和论证/解释观点的方法以及指导研究的理论视角都以研究方法或研究思路的形式出现在开篇报告中。

相比较而言,选择什么样的理论视角,确定什么样的理论框架,对于开放报告的质量具有更为决定性的意义。

尽管开篇报告是学位论文的预演和雏形,但有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为了这些误解而走上上层。然而,如果这些误解不能及时纠正并扩展到这个程度论文,就会对这个程度论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因此,走出撰写开题报告的误区,不仅要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而且要提高质量的程度论文。

神话2:以主题编织为文献综述

开篇报告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不是陈述某一主题的相关内容,而是通过介绍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进一步澄清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依靠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衬托自己研究的意义。

因此,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应着眼于需要研究的问题,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哪些问题已经被他人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通过揭示这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指明努力方向。如果研究问题是相同的,有必要强调在现有的研究中使用了什么方法和材料,并强调自己的研究试图使用其他研究方法或材料的原因。

然而,无论是为了揭示相关研究成果有待解决的问题,还是为了澄清我试图使用的其他研究方法或材料,目的都是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描述来体现我的研究价值。由于研究生不知道文献综述的本质,所以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大多是以主题编织的形式撰写的,即以某个学者对某个主题的评论、某个学者对某个主题的评论以及某个学者对某个主题的评论的形式列出某个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

例如,《论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其文献综述简要总结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和保罗弗莱雷的对话理论。这种不使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将文献的作者、主题和核心观点一一罗列出来的做法,似乎是完整而深刻的。然而,归根结底,这种文献综述只与研究的主题有关。除了告诉其他人一些相关的知识,它并没有引起自己的研究的独特价值。

换句话说,与现有的研究相比,本研究试图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你同意还是不同意现有的一些观点?如果是,哪些新的事实材料需要充实?如果被反驳,它原来观点的缺陷是什么?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如何超越现有的观点?即使你同意,你同意哪个观点?为什么?这是基于什么?等等。然而,这篇文献综述没有提到任何这些问题,因此把文献综述变成了主题编织。

然而,为了摆脱文献综述中对主题编织的误解,我们需要改变路径,把主题编织转化作为问题的先导。

问题的领导者是以待研究的问题为中心,充分、全面地展示和陈述与问题相关的文献所说的话,需要进一步询问和回答的问题,或者陈述针对已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法或材料。它与主题编织的根本区别在于组织和阐述现有研究成果的主线、目的和思路的不同。

问题领导者以待研究的问题为主线,主题编织以待研究的主题为主线。前者以阐明和强调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价值为优先,而后者以告诉他人某一专题的研究内容为目的。前者利用已有研究成果来衬托待研究问题的价值,而后者只概述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自然,由问题引发的文献综述需要弄清楚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要研究的问题包含哪些子问题,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如果要研究的问题和它所包含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澄清,那么问题前体的文献综述可以大致分为要研究的核心(母体)问题的理论澄清、每个子问题的逻辑解释和要解决的各种问题的重复。

例如,在《论教育学研究的价值生成》中,作者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中关于教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陈述的回顾,进一步总结出无论是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教育学研究的关系的思考,弥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差距的努力,还是国外教育理论的中国化与原创的性诉求,其最终目的无非是提升教育学研究的价值。 如何提升教育学研究的价值是上述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当前元教育学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系统论证的问题。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总结,阐明并衬托了待研究问题的价值,即如何提升教育学研究的价值。然而,如果现有的结果已经得到解决,或者如果研究人员不能为这个问题找到未解决的问题,这个有待研究的核心问题仍然没有价值。

因此,在提出每一个子问题时,作者分别总结了学者们在教育学研究与意识形态、教育学研究与国外教育理论、教育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等问题上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凸显了本研究的价值。最后,根据对每个子问题的分析,再次重申了各种待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可以说,由问题引发的文献综述,不仅可以在了解他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的基础上,避免主题编织的错误,而且还可以衬托出问题研究的价值,从而进一步阐明研究问题的意义。

错误3:将研究原因视为研究问题

开场报告的第一个任务是清楚地解释研究问题。没有必要多说原因,因为任何研究都是对问题的研究,而不是知识的说教。因此,在开场报告的答辩会上,老师经常会问你想学什么问题。这时,大多数研究生都会露出一脸的困惑和困惑。

一方面,研究生们很清楚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心里他们又在抱怨:开题报告写得太多了,特别是如果有特殊问题或问题的来源,老师们还没有看到研究问题吗?事实上,这里的神秘之处在于,一些研究生只阐述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或问题的来源,把研究原因误认为研究问题。

例如,《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在提出问题时,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德育叙事研究的原因有三个:

(1)学校德育现状令人担忧。其论述旨在说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传统的德育思想和方法是否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是否给德育带来巨大挑战,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否不容乐观。

(2)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教育性的融合。通过揭示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可能,语文教育的内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条件

(3)运用叙事方法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研究者的追求。其论述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框架——教育叙事的基础和课堂教学的场景——教育叙事的源泉。这些观点只能表明将叙事应用于语文教学德育研究的一致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教学开启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就没有必要证明在教与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更重要的是,问题的提出或问题的起源原本是为了澄清研究问题,而谈论研究的原因不仅违背了问题提出或问题起源的初衷,而且使以下解释(如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然而,要摆脱把研究原因视为研究问题的错误观念,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研究问题。广义地说,研究问题是困惑或矛盾,是存在于理论或实践中但尚未被探索或解释清楚的问题。它们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现有研究没有认识到或发现新问题。例如,教师特殊岗位计划的实施带来的问题,以及随其流动的儿童的教育等。可以说,社会总是在进化和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专门研究总是会出现一些教育问题。

(2)现有的研究还没有应用或不够成熟的视角和方法。同一教育现象或事实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重新解释和研究。例如,关于教师成长的叙事研究,与最初的哲学思辨相比,是一种通过叙事揭示教师发展的新的研究路径。

(3)研究人员直观地预测可能的新想法(相当于研究假设)。例如,一些学者认为对新课程改革的反对可能不是重视或轻视知识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和理解知识的问题。换句话说,判断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问题的标准是,研究对象要么是一种新的教育现象,要么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理论、新的方法),现有的教育现象呈现出新的面貌,要么是现有的教育现象呈现出新的变化,否则,就不适合进行研究。因为研究的问题解决不是考试的答题纸,它不是现有答案的再现,而是对未知问题的试探性回答。就《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而言,我们可以从描述语文教学中德育的缺失和相关研究中对叙事研究的忽视入手,进而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的确,确定研究问题不是灵机一动。它大多经历了反复推敲和酝酿的过程,如研究方向的确定、相关文献的研究、研究问题的初步确定和研究问题的论证。

也就是说,在选题之初,研究生通常会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大致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或领域。这时,研究的问题只是一种广泛的、朦胧的和模糊的意识,而这种广泛的、朦胧的和模糊的意识只有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才能逐渐清晰、清晰和具体。

因为研究相关文献会告诉研究者在某个研究领域中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只有当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或缺陷清晰时,才能初步确定研究问题。开题报告是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选题的必要性和创新性进行的理论分析,即对初步研究问题的重新理解、重新分析和重新论证。

上一篇:描写快乐的优美段落,描写人快乐的优美段落

下一篇:建设新技术(手机网站建设有哪些新技术?在网站建设完成后应如何推广?)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AI 新用户?

免费使用内容重写服务

开始新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