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2020最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不断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良好,但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对许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就宏观就业形势而言,总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2012年达到680万,2013年达到699万。此外,2013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超过760万,他们将从前几年没有就业的情况中毕业。不难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在进一步扩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事关民生和亿万学生的切身利益。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毕业生的个人前途。如果数以百万计的由国家花费巨资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尤其是如果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将会加剧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国务院在《促进就业规划(201l一201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继续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领域。
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讲,研究大学生就业有利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有利于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和人才高地的建设,有利于减少全社会的人才流失和人力资源浪费,有利于政府科学合理地制定就业公共政策政策,有利于政府、社会和企业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高校与市场的积极结合,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避免就业和招生市场化、专业设置非市场化的脱节和失衡,有利于高等教育健康、适度发展和制度的进一步深化。
(2)文献综述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全纳型,二是双向选择型。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点是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开始。1952年7月19日,政府行政委员会颁布了《关于1952年暑期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指示》,从此开始了全纳就业制度。也就是说,大学生毕业后,国家将有系统地分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毕业生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阻碍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学术领域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一条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好途径。因此,大量的相关理论应运而生,而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著作却很少。高校扩招前,文献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应用技能方面。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问题、就业政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等方面。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简要总结:
1.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给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指出了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了基本判断。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研究学院北京大学研究小组2006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政策分析了今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该报告全面、详细、客观,描述的趋势和趋势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浙江师范大学的王永珍也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详细调查数据展示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采访时,也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潘石原和林毅夫也分析了《工人时报》年就业问题的现状和未来。
2.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许多专家学者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对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观点。重庆大学张军在《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中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实际情况这四大矛盾,以及毕业生就业信息化与现行工作模式的矛盾,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华南理工大学的郭磊在他的文章《大学生就业难探析与对策思考》中强调,大学生就业困难日益突出。除了客观因素外,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特殊技能、兴趣和能力,对社会需求知之甚少。他们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表现出对就业前景缺乏了解和对自己缺乏信心。杨认为,大学生就业政策仍不完善,就业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就业措施不完善,就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偏差。赵和楼玉华认为,政府应该把大学生就业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首先,要调动全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第二,它应该鼓励大学生免费找工作,自己创业。宾程健认为,大学生没有更新就业观念,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城市,忽视西部和偏远地区,工资要求高,志向远大。李青霞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目标仍然很传统。许多大学生不选择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现实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而是向往大城市的高薪工作,这使得大量大学毕业生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苟俊平认为,大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敬业精神、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自我效能感与毕业取向的研究》,刘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她认为,政府作为就业制度安排的主体,不仅遵循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且部分利用了市场的调节功能。这两种制度相互干扰,导致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出现偏差。
3.大学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何立军在《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供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文章中提出,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从经济政策、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技术政策和失业保险政策等方面入手。著名经济学家韦杰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岳洋倡导把鼓励大学生创业与促进就业、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理念
本文的研究思路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步:概念定义。对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三步是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第三部分阐述和分析了高校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作、支持和努力。
(a)政府
1.控制注册规模
政府应加强对高校招生规模的宏观调控,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各专业的就业率,对高校专业设置进行科学调整。对于具有一般社会需求和低就业率的专业,应适当减少或暂停招生。对于一些教育质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就业率相对较低的大学,应该缩小招生规模。
2.大力发展经济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3.改善毕业生就业市场
目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信息和动态了解不够,直接影响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和毕业生就业。因此,政府必须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库,开放就业信息,共享资源,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广泛的就业信息交流渠道。政府还应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相结合的手段,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就业市场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监管,为毕业生创造公平、公正、和谐的就业竞争环境。
4.鼓励和支持毕业生服务基层,自主创业
政府要充分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正确、科学择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制度保障,鼓励大学生在困难环境中锻炼,从基层做起,响应政府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政府需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政策,选择一些具有政治素养和服务基层决心的优秀大学生,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进一步加深毕业生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引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地服务基层。
自主创业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和新趋势。政府应大力扶持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面临的风险保障、信贷支持、税收减免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通过自主创业促进就业。政府部门还应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并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示范、后续咨询等服务。
(二)高校
首先,高校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加强创新创业和创业技能教育的培养,开设更多创业相关课程,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培养和训练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第三,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开展深入的调研活动,广泛收集和及时反馈信息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充分考虑申请人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重学历、轻能力的用人观念,杜绝就业歧视,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的同时,选择和使用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人才,真正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赢。用人单位还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为高校提供招聘信息,进入校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指导,使毕业生能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就业。
(四)毕业生自己
高校毕业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不要盲目锁定经济发达地区,不要野心勃勃,职业期望不要偏离社会现实,在求职中,要客观认识自己,正确定位,并在创业前树立就业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要抓住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信自己,坚信自己能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在就业竞争中占据强势地位,然后主动出击。大学生应注重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就业能力和自我评价,进一步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就业。
下一篇:生命的残忍,外面世界好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