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重点知识)
地球自转,特点是从西向东转,地轴向北极星倾斜。
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转),其特点是在北极上空由西向东逆时针转动;它在南极时期看起来是顺时针的:大约24小时(1天)。效果:昼夜更替现象;日在东方崛起,在西方衰落。
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特点是从西向东转,地轴向北极星倾斜。周期:约365.2422天(1年)。效果: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极端的昼夜现象;日日食
2.早晨昏线:晨线,是黑夜和白天的分界线(日退场);昏线,昼夜的分界线(日下降线)。
3.当地时间:取决于经度的不同时间。(东早西晚)
4.时区:整个世界分为24个区域,每个时区150经度宽。
5.时区:是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当地时间,是整个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这个初子午线是中时区,1800年的经线是东西十二区,时区相同,但日时期不同。国际日周期变化线(日边界):一天的开始。
注意:在现实生活中,中通常使用时区。“北京time”是东八区的区时间(当地时间1200 e);当“北京Time”为1160E时;1800年的经线在东西12个区中被视为中央经线,东西12个区是相同的,但日时期的差异是一天。
地区计算:东加西减日周期计算:东减西加
6.太阳高度(角度):阳光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太阳在正纬度的高度为900,向两边逐渐降低)
日变化:中午最高,黎明最低——地球自转
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地球公转
关系:竿影随太阳高度变化(太阳高度越大,竿影越短)
7.节气划分依据(北半球):四季更替周期
春分(3月21日,日):赤道00等于全球昼夜
夏至(6月22日):北纬23.50度,归线,以北,白天长,夜晚短(白天最长)。
北极圈及其北部地区(北纬66.50度以北)白天非常多
秋分(9月23日:赤道00等于全球昼夜
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是23.50,白天长,夜晚短(最长的一夜)。
南极圈及其北部(66.50度以南)的极端天气
直射的太阳在北半球和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回到归线,赤道一年到头都像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直射的太阳在哪个半球白天更长)
8.根据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大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将其划分为以南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为界的五个热区:
北部寒冷地带:(66.50牛—900牛)——在极端昼夜中热量最少
北温带:(23.50-66.50)
热区:(23.50纳米—23.50纳米)——具有最直接的太阳热
南温带:(23.50-66.50)
南方寒带:(66.50 s-900 s) ——极端昼夜热量最少
9.历法:阴历:基于农历相位变化的周期
公历(最常用的):基于地球绕日旋转和革命时期
——公历(年、月、日,周):400年,中插入了97个闰年(366天,比日的2月29日多)
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结合地球绕日的轨道和公转周期。
——农历(年、月、日,节气):19年,中插入了七个闰月
10.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向外):地核(内陆核,外来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地幔);外壳。它的中和软流圈位于上地地幔。岩石圈:软流圈(地壳和上地地幔顶部)之上的部分,它被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均为海相)。六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不断碰撞分裂(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边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有很多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的分布:太平洋地区和中海。
11.地表地形由山脉、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组成,是内力(火山和地震)和外力(风和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是造成地面不平的主要原因;外力使地面变平。
人们用高线在高线的地形图上表达它们
12.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爆发:气体、火山灰和熔岩流。
火山的弊端:破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命;
火山的优势:火山灰可以为农田提供有机肥,火山口富含大量矿物质,提供温泉等。
下一篇:好心态正能量的句子(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