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易得什么难求(由“一报难求”想到的……(教师手记之336))
在大庆市“十五”期间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中,选票被刊登在两家地方报纸上。结果,出现了“一报难求”的局面。不仅各报摊上的报纸被抢购一空,各单位的报纸也被收藏,甚至私人报纸也以各种方式集中起来。有些是学生交的,有些是员工交的,还有一些是从别人的报纸上“偷来”出售的。一场公平公开的全国选举活动被利用并爆出新闻,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合理的。这里比较的是个人、单位和支持者的能力。
一场公平公开的全国选举活动被利用并爆出新闻,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合理的。每个参加选拔的候选人都必须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至于谁的“影响力”最大,就要看这个比例了。这里比较的是个人、单位和支持者的能力。有“影响力”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网络,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没有单位和部门的相应支持,这个荣誉就不会获得。
人们总是认为民主选举最有说服力。那么民主在哪里?所以以前的人想到了报纸,发明了在报纸上投票的把戏。我认为它分布广泛,难以集中,应该来自更多人的声音。他们一点也不知道,真正的人没有心和时间去关注这样的选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他们。如果有必要,他们只是主动或被动地分发报纸。因此,谁能收集尽可能多的报纸,谁就是WINNER。在开始的时候,由于实施效果好,各种评选一起工作,这就像现在的短信投票一样受欢迎,任何人物的评选都必须与报纸联系起来,所以报纸变得非常受欢迎,卖得不好的报纸也会有很大的发行量。我不知道有没有候选人有能力直接联系报刊印刷发行部门。你为什么不干脆把报纸从印刷厂拿出来,或者干脆印几万或几十万份?那不是更好吗?
在这种事情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些人和小团体参与其中,但是他们不想变得越来越大,聚集越来越多,越来越努力地战斗,并且远离新闻。事实上,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如果不是如此大规模,“洛阳纸贵”,就不会激起人们的热情。征集选票是合理的,但是花50元买一份报纸就有点离谱了。这不是美国总统竞选,是吗?一旦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是独特的和有新闻价值的。
报纸在这里总是扮演着媒介的角色。别人的品质似乎与此无关,但事实并非如此。报纸本身在炒作,炒作自己和他人。其重要目的之一是扩大其发行量,提高其知名度,从而增加其广告收入。组织者当然有权进行投资和广告宣传。这就是上次杭州休闲博览会上《都市快报》上印的代币。一份50美分的报纸上印着娱乐项目的代币,在狂欢节上玩这些项目要花20到30元。读者只需剪下报纸的一角,在里面使用。事实上,这是完全正确的。这样一来,他们不是迷路了吗?也不是。列出的项目并不经典和激动人心,只有一个项目,一周只有两个项目。总共只发表了几篇文章。如果人们想玩,他们也必须买票。当他们进入时,他们自然不得不玩其他物品并购买代币。因此,他们在这里损失最大,但在那里赚到了。然而,当这样的活动进行时,报纸将受益最大。不管你去不去,那天的《都市快报》总会被抢购一空。也想想吧。如果你真的想去那里玩,你会不会买一些这样的报纸来节省几百元?报纸在炒作自己的同时也在炒作别人。
也被炒作的是电信行业。为什么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总是希望人们发短信来参与互动?人们以前生活在空虚中吗?没有互动让人窒息。可以想象,电信部门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润。如果每条短信花费一元,那么半天甚至一两个小时就能收到几十万或几百万条短信。除了一些奖项和对广播电台的赞助,他们是最大的赢家。被玩弄的“粉丝”是可怜的。
同样可怜的是那些不断拉票的参赛者。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选票,那些出现在电视台的人和那些没有出现在电视台的人竭尽全力动员尽可能多的朋友帮助他们发送短信。不用说,就连绍兴十佳少先队员的评选也要吸引全社会的人发短信来投票,但最终可能不会拉得太多。然而,每个学校都动员老师和学生积极发短信支持候选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学校甚至一人一票都不够。许多信息是通过一部手机发送的,甚至学生的家庭成员也被动员起来一起发送短信,真正实现了“普遍参与”。可以确定的是,每条短信至少要一元钱。
这种竞争的结果只会告诉我们,他们的实力不小,他们的背景不小,他们的社会基础不小,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做好。基本上,现在社会上的人都用这种方式投票。当然,也有不少人依靠媒体宣传和个人力量征服群众。他们是相对真正的英雄。
我们只有挤出水才能看到本质。太多花哨的吹嘘不能让人知道质量。我们是否应该从“一份报告难找”的角度,重新考虑如何改善这个公开选举制度?
(2006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