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学习(教师手记之471))
人善于学习,学习是一种模仿,学习是一种适应。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技能,了解知识,适应环境,提高我们的素质。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高涨,人们有一种本能的、不可抗拒的学习外语的动力。这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融入世界和与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然而,在这些文化研究的背后,似乎我们仍然应该思考一些事情。中国真是一个礼仪之邦。也许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友好的人,他们最愿意学习、付出和改变自己。
例如,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很乐意理解和模仿,或者适应。当一个人想在欧洲和美国工作、生活或旅游时,我们必须适应那里的习俗和人文精神,并学习许多礼仪。俗话说,“入乡随俗”。这里可以反映我们的民族素质,他们必须经过各种训练,并尽最大努力摆脱所有不同于外国的习惯,从语言到坐和走,到吃和住,到工作和休息,并尽最大努力保持一致。然而,人们对局外人是如此宽容。对于那些来到我们国家的欧美人,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合适的环境,我们建造了一个类似他们家乡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就可以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让他们马上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我们不在乎他们是否保留他们家乡的习俗和传统。伊斯兰教徒仍然穿着他们的又肥又大的衣服在街上走来走去,一脸苦相。我们仍然认为它是一种风景。做外贸生意的人说:“外国人早上很晚才起床。让我们在这个时候做生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为了适应外国人的作息习惯,纺织城的很多布店都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晚上不睡觉到半夜,早上9点才起床。
中国真是一个礼仪之邦。当我们出国时,我们改变习惯来适应它们。当外来者来到中国时,我们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来迎合他们,并为他们创造条件来保持他们的生活习惯。也许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友好的人,他们最愿意学习、付出和改变自己。
这还不够。我们积极学习的精神更强。追求西方化和国际化一直是许多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他们羡慕别人的现代和时尚品味。因此,今天的住宅也是欧式的,餐馆也是欧式、美式或日韩式的,外国节日也用于节日。罗马风格的建筑在城市中毫不起眼,餐馆如火如荼,外国节日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加热闹。不仅如此,许多人的名字中有外国名字,许多产品的名字中有外国语言,许多广告中有外国人,街道上排列着外国商店。人们正以惊人的速度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传统的东西太旧了,或者是因为没有创新。也许外国的东西更符合人的需要,更人性,更品质,更内涵。简而言之,我们不断地抛弃自己的东西,不断地推动别人的东西,为他们欢呼和歌唱。传统的东西只能通过一些旧古董通过媒体来宣传。事实上,没有人愿意接受和继承它们,许多被称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存实亡。人们往往有更多的理由鄙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但却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迎合外国人的口味和习惯,学习外语做生意和与他人谈判,学习他们的生活习惯,过他们的生活。做事、生活、生活的方式是可以改变的,包括他们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在这些行为和习惯中,他们只会失去自己,失去自己的本质和自己国家给予的东西。
我们不想回到强大而统治世界的元朝,也不想回到声音和震撼的八面而俯首帖耳的唐朝。我们只想要一个有自己国力的国家和一个文化独立的国家!
(2007年1月20日)